吕梁夜过王水部

朝望吕梁山,暮泊吕梁上。

疏凿见神功,辟开由天创。

十月寒雨来,声带秋涛壮。

涛声尽东走,石势皆北向。

参差虎豹蹲,喷薄蛟龙藏。

夷险互倚伏,阴晴倏千状。

恍如浮太空,坐泛星河长。

寂莫旅魂惊,狂澜思欲障。

因怀王子猷,清夜遥相访。

一息览乾坤,千年谈霸王。

雄文陋雕刻,同心叹凋丧。

凭轩忽涕流,大禹功谁尚。

愿学仲尼观,敢事庄生放。

今古倘不殊,幽期在昭旷。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经过吕梁山时的所见所感,以吕梁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对历史、哲学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句“朝望吕梁山”,点明了观察的时间和地点,吕梁山的雄伟景象在清晨的阳光下展现在眼前。接着“暮泊吕梁上”,描述了诗人傍晚时分停泊在吕梁山旁的情景,与早晨的景象形成对比,暗示了一天时间的流转。

“疏凿见神功,辟开由天创”两句,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吕梁山的形成仿佛是天地间的一次伟大创造。接下来,“十月寒雨来,声带秋涛壮”描绘了深秋时节,寒雨连绵,山中涛声壮阔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磅礴气势。

“涛声尽东走,石势皆北向”进一步描绘了山川的动态美,涛声向东奔腾,岩石的姿态指向北方,动静结合,富有韵律感。随后,“参差虎豹蹲,喷薄蛟龙藏”运用比喻手法,将山石形态比作蹲伏的虎豹和潜藏的蛟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石的威严与神秘。

“夷险互倚伏,阴晴倏千状”则表达了自然界中变化无常的特点,既有平坦之地,也有险峻之处,天气也瞬息万变。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描绘,展现了吕梁山的壮丽与复杂。

“恍如浮太空,坐泛星河长”两句,诗人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乘坐着星河航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宇宙奥秘的向往。

“寂莫旅魂惊,狂澜思欲障”则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面对汹涌的波涛,诗人感到自己的渺小,思绪万千。

“因怀王子猷,清夜遥相访”引用了古代文人王子猷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怀念。诗人希望在宁静的夜晚,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会。

“一息览乾坤,千年谈霸王”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认为短暂的一生可以领略宇宙的广阔,谈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雄文陋雕刻,同心叹凋丧”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认为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精神层面的共鸣,而非物质形式的雕琢。同时,诗人对人才凋零表示了遗憾。

“凭轩忽涕流,大禹功谁尚”表达了对先贤大禹治水功绩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忧虑。

最后,“愿学仲尼观,敢事庄生放”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孔子一样深入观察世界,同时又敢于像庄子一样自由放飞心灵。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古今之间能够有所相通,寻找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吕梁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融合了对历史、哲学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669)

林大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月从留都南归江上阻风端居默祷厥明连得顺风径渡鄱阳入豫章计日踰岭

十月泛长江,风帆宛自开。

朝发江东门,寒风欣北来。

谁知中道间,风乃与时乖。

帆开飞不去,日暮江厓栖。

故人阻烟波,舟师委沙泥。

投诗谢河伯,潜心雁所怀。

清宵若有应,晨兴路不迷。

千里倏然至,思亲愿始谐。

何以报罔极,流风吾当回。

形式: 古风

早行即事

碧雾涌诸峰,青虹绘林麓。

一雨送新凉,郊原半膏沐。

晓来行路人,觌之自怡乐。

平生泽物心,所至问民瘼。

但云穫有秋,室家愿始足。

是时正西成,田畴尽收熟。

黄云被江干,清流灌幽木。

悠悠白鹭飞,片片秋云落。

感此念所之,民命在司牧。

禁闼故所恋,淮阳今不薄。

爰言谢同心,聊以慰空谷。

形式: 古风

赠白将军

平生负豪气,自云秦起裔。

北行驱暴齐,南游破彊魏。

三十握兵符,西抚朱明桂。

一朝海上来,慷慨敌王忾。

青山骠骑馀,碧水戈船外。

閒来过里人,痛饮从欢会。

浮云世事多,物态良堪畏。

将军莫夜行,恐有灞陵尉。

形式: 古风

寄别郑贡元

始谓膏车发,将予涉远郊。

况值青春时,相赠有柳条。

如何亟行迈,遂令樽俎遥。

离别岂不多,君兹谒圣朝。

明经昔所重,文学行见招。

世道此维系,那独为亲交。

倘逢东海客,勿云西山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