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倪岳所作的《篁墩为程克勤赋》以竹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竹子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程克勤品格的推崇。
首联“十亩新篁翠色屯,依然还是旧家墩”描绘了篁墩上一片翠绿的竹林,仿佛是这片土地上的永恒标志,即便历经岁月变迁,这里依然是那个熟悉的地方。这里的“新篁”与“翠色屯”不仅展现了竹林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新生与希望。
颔联“浮名岂惜随时改,直节元知自古存”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借竹子的“直节”(挺直的节操)来比喻人的品格,指出在世事无常、名利易变的情况下,真正的品格却能如竹子般坚韧不移,自古以来就存在并流传。
颈联“一代清风重有主,千年遗泽又生孙”将竹林的生长与传承比作文化的延续,强调了篁墩作为文化传承之地的重要性。这里的“清风”既指自然界的微风,也暗喻着高尚的道德风尚,而“遗泽生孙”则寓意着这种风尚和文化的传承,如同竹子的后代一样生生不息。
尾联“已除芜秽供游乐,不异晴洲断石村”则描绘了篁墩作为休闲游乐之地的景象,与前文的自然美景相呼应,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这里的“芜秽”指的是杂草丛生之地,通过“已除”二字,表现了篁墩经过整治后的清新宜人,与“晴洲断石村”的自然风光相媲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描绘,不仅赞颂了竹子的自然之美和坚韧之德,更寄托了对高尚品格和文化传承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