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春愁》由明代诗人钟晓(淳厓)所作,描绘了春日里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虚馆春愁鬓欲凋”,开篇即点出诗人身处空寂之馆,面对春景而生愁绪,鬓发似乎也因愁而显得枯萎。次句“更缘多病暗无憀”,进一步解释愁绪的根源,是因多病缠身,内心感到无尽的无聊与苦闷。
接着,“笋思出土犹藏甲,柳学迎风渐折腰”两句,运用拟人手法,以春笋和柳树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变化。春笋虽已破土而出,但还藏着保护自己的外壳;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却逐渐承受不住风力,展现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脆弱与坚韧。
“尽说黄金长不坏,那知碧血最难消”两句,诗人通过对比黄金与碧血,表达了对永恒与短暂、物质与情感之间深刻矛盾的思考。黄金虽被视为永恒,但碧血(象征牺牲与情感)却难以消逝,暗示了生命中某些情感与经历的不可磨灭。
最后,“何须西上苏台望,一笛残阳旧六朝”两句,诗人以历史遗迹苏台为背景,借笛声与残阳,抒发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不必特意去追寻往昔的辉煌,因为即使是在夕阳西下之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痕迹与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情感与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