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随海上查,子岂无扁舟。
白日照执袂,埋骨已经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海上寻觅舟船的情景,表达了对归家的强烈渴望和孤独漂泊中对亲人的思念。诗人巧妙地运用“高随海上查”这一句式,展现了主人公迫切的心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子岂无扁舟”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能够归家的渴望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这里的“扁舟”可能暗喻着简陋而安全的避难之所,也许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白日照执袂,埋骨已经秋”,则描绘了主人公在异乡漂泊中的凄凉景象。“白日”和“执袂”的对比,突显出光明与阴暗、温暖与寒冷的强烈反差。诗人用“埋骨已经秋”来表达自己长时间漂泊外地,对于归宿的渴望,以及如果不能及时回家,可能就永远留在异乡了的无奈和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和深情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亲情、故土的深刻怀念。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一叶漂摇扬子江,白云尽处是苏洋。
便如伍子当年苦,只少行头宝剑装。
东郊暗长戟,死地脱斯须。
庾公兴不浅,居然屈壮图。
方当节钺用,不返旧征魂。
凄凉馀部曲,发声为尔吞。
黄屋朔风卷,园林杀气平。
宫殿青门隔,永怀丹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