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羽檄本宣明,由来敷木声。
联翩通汉国,迢递入燕营。
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
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从内容来看,它描绘了一种书信传递的情景。"羽檄本宣明,"表达了信息的迅速与明确,羽檄是一种古代用以传递重要消息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书信的传递。"由来敷木声。"则是形容消息传播之快,如同树叶间的风声。
接着,"联翩通汉国,迢递入燕营。"进一步描写了信息传递的广泛与深入,跨越了不同的地方,如汉国和燕营,显示出书信能够穿越国界甚至军营。
在诗的后半部分,"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则具体到了两位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毛玠和张仪,都曾担任过重要职务,并且都与外交、使者有关,这里提及他们可能是在强调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最后,"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诗人自己作品的价值被认可,就像曾经不为人知的草药,终于因为某人的使用而闻名一样。这也许是诗人对自己作品传播后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以及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传播与被认可的期望。
不详
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吐叶依松磴,舒苗长石台。
神农尝药罢,质子寄书来。
色映蒲萄架,花分竹叶杯。
金堤不见识,玉润几重开。
滴沥明花苑,葳蕤泫竹丛。
玉垂丹棘上,珠湛绿荷中。
夜警千年鹤,朝零七月风。
愿凝仙掌内,长奉未央宫。
汉祀应祥开,鲁郊西狩回。
奇音中钟吕,成角喻英才。
画像临仙阁,藏书入帝台。
若惊能吐哺,为待凤皇来。
桂亭依绝巘,兰榭俯回溪。
绮栋鱼鳞出,雕甍凤羽栖。
引泉聊涨沼,凿磴且通蹊。
席上山花落,帘前野树低。
弋林开曙景,钓渚发晴霓。
狎水惊梁雁,临风听楚鸡。
复看题柳叶,弥喜荫桐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