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遗山呈太山倪布山真人

江右书生枉白头,杖藜始得北山游。

手摩红日登三观,袖拂黄埃看九州。

及下诚明真气貌,方知岁月老春秋。

更须梓就诸公什,焰焰声名万古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江西书生空自白了头,如今才拄着藜杖去游览北山。
手抚朝阳登上三座高观,衣袖挥去尘土观看天下九州。
等到谦逊诚实的美德显现,才明白时光已逝,人生如秋。
我还要刻下这些诗篇,让名声如同熊熊火焰,永垂万古。

注释

江右:指江西地区。
书生:读书人。
枉:徒然,空自。
白头:形容年老。
杖藜:拄着藜杖。
始得:才得以。
北山:泛指北方的山。
摩:抚摸。
红日:朝阳。
三观:三座高观。
袖拂:衣袖挥动。
黄埃:黄色的尘土。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诚明:诚实明智。
真气貌:真实的气质。
岁月老春秋:岁月如秋天般成熟。
梓就:刻写成书。
诸公什:各位先生的作品。
焰焰:形容火焰旺盛。
声名:名声。
万古留:流传万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年迈白发,但依然不减游历之乐。江右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域,书生携杖踏上北山之旅。在三观之巅,他亲手触摸着红色的太阳;在九州之广,他用袖子拂去尘埃。这一切都在展示他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超脱世俗的心境。诗中“及下诚明真气貌”一句,透露出书生对内在修养和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方知岁月老春秋”则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更须梓就诸公什,焰焰声名万古留”,则是书生对于诗文创作的热忱和渴望,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像古人那样流传千古,成为不朽之作。这里的“梓就”指的是精心编排,“诸公什”则是对前贤遗作的尊称。全诗通过书生的山游体验和内心世界的描摹,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和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和叠山小姑庙

舟如飞叶浪如雷,寄与江神不用猜。

贞士偶因诸老出,两生端为圣门来。

但沿沂水求雩瑟,即返严滩访钓台。

可惜汉江风浪定,矶头不见予卿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叠山小姑海门第一关诗

此是长江第一关,孤峰矫首耸遐观。

人今人古兴亡事,帆去帆来上下澜。

庙有神明司地险,舟藏鬼蜮过门难。

吾侪出处凭天道,浪自舂撞意自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叠山舟过澛港

长江几载界残棋,未著何知此地危。

万舸军中焉用汝,一声锣罢竟何之。

六民堕劫谁阶厉,百罚鞭尸悔莫追。

欲识开头摇手处,推篷一一问篙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叠山到山阳郡学四诗(其三)

神仙无药可医狂,未死男儿未易量。

东海水应随血碧,西山薇亦逐名香。

君臣分义如能尽,天地鬼神终不忘。

自有人心香火在,不消畏垒与桐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