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梁颙若一同返回西山草堂的情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首句“通津深入小桥斜”描绘了一条通往草堂的小径,穿过一座弯弯曲曲的小桥,隐喻着心灵的归宿之路。接着,“城里青山即到家”一句,将城市与自然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家的深切情感。
“善读父书藏旧草”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通过阅读父亲留下的书籍,继承家族的文化遗产。“閒携儿戏玩晴花”则描绘了诗人与孩子在晴朗天气里嬉戏玩耍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温馨。
“水松雨后全生韵,石壁亭西不厌遮”两句,通过雨后的水松和石壁上的亭子,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静谧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最后,“仲叔自知无累邑,劳君樽酒对桑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美好情境,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