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西涧过龙岩途中瞻眺

山泽春明丽,林树郁峭茜。

游步何从起,涉涧行屡转。

幽泉响层曲,蔓草绵芳甸。

在岸心已遂,经丘始回面。

岩崖骤谁创,岚岭遥自荐。

苍梧凝阴吹,彤霞散晴电。

庵蔼蒙笼间,一水光练练。

沉沉潭洞古,潜龙不复见。

观颐委物育,解作凝神变。

临深备戒慎,登高欲瞑眩。

游目信虚无,探已有常恋。

灵芝事暧昧,采薇庶游衍。

行已东郊归,祈年急视膳。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马治的《出西涧过龙岩途中瞻眺》描绘了春天山泽间的美丽景色。首句“山泽春明丽”展现出明亮的春光洒满山水,接着“林树郁峭茜”描绘了树木葱郁,色彩斑斓。诗人漫步其中,“游步何从起,涉涧行屡转”,表达了行走的悠闲与路径的曲折。

“幽泉响层曲,蔓草绵芳甸”写出了泉水潺潺,草木香气四溢的田园风光。诗人的情感随着景致变化,“在岸心已遂,经丘始回面”,流露出对自然的亲近和欣赏。接下来,诗人赞叹山岩峻峭,岚气缭绕,如诗如画。

“苍梧凝阴吹,彤霞散晴电”运用意象,描绘了风云变幻的气象,增添了神秘感。随后,诗人描述庵蔼笼罩下的清澈溪流,以及潭洞的深邃。“沉沉潭洞古,潜龙不复见”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

“观颐委物育,解作凝神变”体现了诗人观察自然、领悟万物生长的道理。他告诫自己面对深渊要谨慎,登高则有眩晕之感,但仍然“游目信虚无,探已有常恋”。最后,诗人表示将探寻灵芝,如同古代隐士那样,然后返回东郊,期待丰收和家庭的团聚。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融入了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46)

马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西岗望龙池诸峰赠周履道

远游虞风波,托好常在迩。

朝来遇君出,兴与西冈起。

日薄川野阴,徐行杳然喜。

登身坡陀上,瞻望入百里。

浮云忽避眼,十嶂来填委。

巉岩龙池头,宛转鹅山趾。

铜官大居正,顾盼雄彼此。

夏绿纷以劳,林峦粲成绮。回头指明镜,近见练水。

一州信峥嵘,东北才演迤。

自多岩洞胜,衡庐可肩比。

危危松间石,跪立驯虎兕。

前瞻忽长啸,幽响久乃已。

桃源果何以,兹景清且美。

穷探非予乐,所乐有偶尔。

周子宜数来,逍遥自今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桃溪泛舟寻方崖士玄

身行沙岸曲,隐见远人村。

初罢桃溪雨,寒山响翠繁。

薄云凝遐思,微风吹古原。

登稼已云乐,欣欣田父言。

予心亦何事,访旧试寻源。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官军后还西涧草堂

干戈一为用,十室九不完。

东西南北人,坏屋敢求安。

昨闻府兵下,徒跣入荆菅。

一市人尽虚,衡门驻旌竿。

还家动盈月,瓶粟久已殚。

幸兹西涧西,草堂适平宽。

竹林最无恙,秀色雨始干。

石梁不可援,更造酾风湍。

扫地山气润,开轩水声寒。

留榻依故处,援琴较初弹。

宾客稍稍来,畦蔬亦朝餐。

坐中谈时事,废食各永叹。

西峰数里外,草窃除岂难。

盛夏兵既集,翱翔彼河干。

乃知荆扬交,蝶血原野丹。

频年劳人马,未得贼肺肝。

憧憧往来地,供亿困百端。

我生固其时,飘飖愧飞翰。

形式: 古风

过任彦升钓台

寂寂山水郡,依依今古名。

斯人同化尽,系缆旧台倾。

汀树烟中没,寒禽沙际鸣。

无人坐垂钓,永念彼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