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叔曾过魏秀才,何如老子致元台。
苍松翠竹青苔径,也不传呼宰相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情景。开篇“平叔曾过魏秀才,何如老子致元台”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比较,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与选择。
接着,“苍松翠竹青苔径,不也传呼宰相来”一句,更具体地勾勒出诗人隐居的自然环境和他对于世俗功名的淡然。这里的“苍松翠竹”象征着岁月悠长与生机盎然,“青苔径”则描绘了一种幽静而清新的山林小径。而“不也传呼宰相来”表明诗人对于外界的名位和荣耀并不关心,甚至连消息都不愿意传达,更不用说去追求或参与其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世俗与隐逸,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所用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语言,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内心深处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暄风暖景政春迟,开尽好花人未知。
输与狸奴得春色,牡丹香里弄双儿。
鬓少梳欲无,髭短镊更少。
搔鬓祗撚髭,觅句何日了。
清景无终极,频来未属厌。
远山秋后出,茅屋近来添。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