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留别

五十明朝过,何从托此身。

不堪垂老日,翻作负羁臣。

四海无知己,长涂惟见君。

明朝分别处,草木为谁春。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的《岁暮留别》,表达了诗人即将步入五十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首句“五十明朝过”直接点出诗人已经接近半百之龄,暗示时光匆匆;“何从托此身”则流露出对未知命运的忧虑,不知何处安放自我。

“不堪垂老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感到在垂暮之年难以有所作为;“翻作负羁臣”则表达了对自己被束缚、不得自由的苦闷,感觉自己像是负重的臣子,无法施展抱负。

“四海无知己”写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叹在广阔的世间找不到知心朋友;“长涂惟见君”则将唯一的安慰寄托在离别之际的朋友身上,尽管只是短暂的慰藉。

最后两句“明朝分别处,草木为谁春”以景结情,想象明日分别之时,即使花草树木依然生机盎然,但诗人的心中却充满了离别的伤感,无人共享这春天的美好。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诗人对人生阶段转变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面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寂寥。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自定川入海

乍离东海郡,又上北溟船。

红见波中日,青窥水际天。

乡关千里隔,身世一帆悬。

乡信何从达,归鸿落照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渡黑水洋

舟行沧海上,魂断黑波前。

好似星沈夜,仍逢雨至天。

鲸迷川后国,龙触估胡船。

强起推篷看,惟应发欠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次大牢山下

草树丛祠古,波涛仙掌清。

钟声千里阔,帆影一舟横。

茅屋边山戍,泥墙傍海城。

中原风景异,到此暗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至胶州

自入东胶路,乡邦此地赊。

人悲西候日,帆乱北溟霞。

民俗农为业,州城土作家。驿楼何处是?

庭树暮栖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