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补陀时所见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缥缈云飞海上山”,以“缥缈”形容云雾缭绕之景,将山峰置于云海之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氛围。接着,“挂帆三日上潺湲”,描述了乘船在海上航行三日,最终抵达补陀山的情景,潺湲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柔和与悠长。
“两宫福德齐千佛,一道恩光照百蛮”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表达了补陀山的神圣与广大影响力。两宫福德象征着佛教的双重福泽,千佛则强调了佛教的广泛传播,而一道恩光则寓意着普照四方的慈悲与恩泽,覆盖了百蛮之地,展现出补陀山在宗教信仰中的崇高地位。
“涧草岩花多瑞气,石林水府隔尘寰”进一步描绘了补陀山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神秘。涧草岩花充满了祥瑞之气,暗示着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绝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与精神价值。石林水府则象征着深邃与幽静,与外界隔绝,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充满了未知与神秘。
最后,“鲰生小技真荣遇,何幸凡身到此间”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亲临此地的荣幸与感激之情。作为“鲰生”,即地位低微之人,能够欣赏到如此壮丽的景色,体验到如此神圣的氛围,感到无比幸运与荣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补陀山的自然美景与宗教意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