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秀堂为李安御史作

浮梁田西多好山,峰峦矗立青云端。

宪台李君世居此,长溪叠嶂相回环。

修筠绕屋琅玕润,落花满径苔钱斑。

四时秀色恒在目,终日自喜钩帘看。

蛾黛横空山色媚,翠涛度壑松声寒。

有时读书不出户,六籍穷讨饥忘餐。

胸中文章粲星斗,笔下词藻生波澜。

一从擢科官执法,绣衣白简光朝班。

信知地灵产人杰,岂但泉石堪盘桓。

故山猿鹤好相候,承恩衣锦行当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浮梁田西的壮丽山景与李安御史的归隐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与文人雅趣。

首先,诗人以“浮梁田西多好山,峰峦矗立青云端”开篇,勾勒出群山巍峨、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接着,“宪台李君世居此,长溪叠嶂相回环”点明了李安御史的居住环境,山川环绕,溪流潺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

“修筠绕屋琅玕润,落花满径苔钱斑”两句,通过竹林的茂盛与花朵的凋零,以及苔藓的斑驳,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四时秀色恒在目,终日自喜钩帘看”表达了李安御史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欣赏,无论四季如何变换,他都能从中找到乐趣,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蛾黛横空山色媚,翠涛度壑松声寒”描绘了山间的美丽景色和清冷的松涛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高洁。

“有时读书不出户,六籍穷讨饥忘餐”体现了李安御史的学识渊博和对书籍的热爱,即使在家中也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忘记了饥饿。

“胸中文章粲星斗,笔下词藻生波澜”赞扬了李安御史才华横溢,其作品如同繁星般璀璨,文字如波澜壮阔,充满艺术魅力。

“一从擢科官执法,绣衣白简光朝班”描述了李安御史从政的经历,身着绣衣,手持白简,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展现了其政治生涯的辉煌。

“信知地灵产人杰,岂但泉石堪盘桓”表达了对李安御史才能的肯定,认为他的才华不仅体现在文学上,也体现在治理国家的能力上,不仅仅是享受山水之乐。

最后,“故山猿鹤好相候,承恩衣锦行当还”预示了李安御史将再次回到故乡,带着荣耀归来,与山中的猿猴、仙鹤重逢,象征着他功成名就后的归隐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李安御史生活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美、享受隐逸生活的同时,也不忘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崔白鹅为驸马赵公题

羽毛䬏飔双掌赤,磊落奇姿骋雄特。

兴庆池中得隽归,欢声已遍长安陌。

斗罢梳翎向大堤,雪花消处净无泥。

此时风格谁能写,喜有濠梁崔子西。

形式: 古风

永思堂为钱孟常赋

武肃裔孙纯孝士,痛慕双亲形梦寐。

高堂华扁名永思,铁画银钩日星丽。

双亲谢世今几年,先茔宰木栖寒烟。

天台世系从来盛,序伦堂基犹俨然。

亲容寥寥无复睹,日夜哀思泪如雨。

蓼莪忍诵重衋伤,风木才闻转酸楚。

光阴迅速不可追,萱花已谢椿枝摧。

秋霜春雨感衷素,蘋藻粢盛严礼仪。

我闻孝诚天所佑,况尔高门先德厚。

传家诗礼喜能存,子子孙孙宜自懋。

形式: 古风

玉树鹡鸰图为姚民泰赋

玉树娟娟雪初霁,琅玕石上苔花碎。

何处飞来双鹡鸰,相顾和鸣有深意。

闻说姚生好弟兄,不学田家分紫荆。

埙篪声里蔼和气,终日披图看鹡鸰。

形式: 古风

子昂兰竹图为莫知观赋

拾翠羽兮湘岸,纫幽佩兮江干。

灵雨滋兮苔石,光风转兮崇兰。

望美人兮延伫,倚修篁兮永叹。

怅王孙兮不返,悼流光兮岁阑。

形式: 六言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