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浮梁田西的壮丽山景与李安御史的归隐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与文人雅趣。
首先,诗人以“浮梁田西多好山,峰峦矗立青云端”开篇,勾勒出群山巍峨、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接着,“宪台李君世居此,长溪叠嶂相回环”点明了李安御史的居住环境,山川环绕,溪流潺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
“修筠绕屋琅玕润,落花满径苔钱斑”两句,通过竹林的茂盛与花朵的凋零,以及苔藓的斑驳,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四时秀色恒在目,终日自喜钩帘看”表达了李安御史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欣赏,无论四季如何变换,他都能从中找到乐趣,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蛾黛横空山色媚,翠涛度壑松声寒”描绘了山间的美丽景色和清冷的松涛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高洁。
“有时读书不出户,六籍穷讨饥忘餐”体现了李安御史的学识渊博和对书籍的热爱,即使在家中也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忘记了饥饿。
“胸中文章粲星斗,笔下词藻生波澜”赞扬了李安御史才华横溢,其作品如同繁星般璀璨,文字如波澜壮阔,充满艺术魅力。
“一从擢科官执法,绣衣白简光朝班”描述了李安御史从政的经历,身着绣衣,手持白简,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展现了其政治生涯的辉煌。
“信知地灵产人杰,岂但泉石堪盘桓”表达了对李安御史才能的肯定,认为他的才华不仅体现在文学上,也体现在治理国家的能力上,不仅仅是享受山水之乐。
最后,“故山猿鹤好相候,承恩衣锦行当还”预示了李安御史将再次回到故乡,带着荣耀归来,与山中的猿猴、仙鹤重逢,象征着他功成名就后的归隐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李安御史生活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美、享受隐逸生活的同时,也不忘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