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醉落魄·一斛珠(其三)》,出自宋代文学家沈瀛之手。诗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探讨了知识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修养对理解宇宙真理的重要性。
"致知格物"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知识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渴望。"初学工夫参圣域"则暗示了一种超越世俗向往于圣贤境界的学习态度。接着的"天高地远无穷极"描绘出宇宙的辽阔与深不可测,引出了作者对于探究精微之物的渴望。
然而,在"欲造精微,莫若守惟一"这句话中,诗人却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面对无边界的知识海洋时,最好的方法是专注于单一而深刻的追求。这里的"守惟一"可能指的是心境的宁静与专一,是一种修养上的要求。
接下来的"纯全天理明如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宇宙真理的高度认同,这些真理就像阳光一样明亮而清晰。然而,在"都缘人欲来相惑"中,作者指出了人的私欲往往会使人迷失方向,无法真正理解这些真理。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种解决之道:"且将持敬为先入。若能持敬,真个是神力。"这里的"持敬"意味着保持一种尊重和敬畏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仅能够帮助个人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这种力量本身就是神圣不可触及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知识、宇宙与人性的思考,引导读者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专注,以及对于外在世界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