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同王退如月下泛舟是处无湖因号为是亦湖得上字

秋意散人怀,复当芳月上。

银河泻灏空,影入波中漾。

破暝凌水烟,载酒坐小舫。

劝酬亦云清,何况发高唱。

互答总萧森,微籁敲细浪。

响落林木间,飒然生远况。

名胜即天开,终以人而畅。

墩著谢家安,楼仍庾氏亮。

灵迹定有因,斯言当不妄。

若称是亦湖,睇景忽超旷。

分韵和新诗,诗成兴逾王。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过后,与友人在月光下泛舟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秋意散人怀”,点明了季节与诗人的情感状态,秋意渐浓,引发了诗人的思绪。接着“复当芳月上”一句,将时间推进至中秋之后的满月之夜,月色如银,照亮了整个世界。

“银河泻灏空,影入波中漾。”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银河之水倾泻于空中,其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荡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破暝凌水烟,载酒坐小舫。”夜幕降临,诗人与友人乘坐着小船,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之上前行,手中举杯,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由。

“劝酬亦云清,何况发高唱。”在这样的夜晚,饮酒作乐,歌声飘扬,更添了几分清雅与豪情。

“互答总萧森,微籁敲细浪。”诗人与友人的对话声与远处微风轻拂水面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响落林木间,飒然生远况。”风吹过林木,发出阵阵声响,这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给人无限遐想。

“名胜即天开,终以人而畅。”名胜之地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人的存在,人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与生命。

“墩著谢家安,楼仍庾氏亮。”这里引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怀念。

“灵迹定有因,斯言当不妄。”这句话强调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之间的联系,认为它们并非偶然形成,而是有着深刻的意义与价值。

“若称是亦湖,睇景忽超旷。”如果将此地称为湖,那么眼前的景色会更加开阔与超脱。

“分韵和新诗,诗成兴逾王。”最后,诗人与友人共同创作了新的诗歌,其兴致超越了以往,体现了友情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中秋之夜泛舟湖上的美好情景,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充满了诗情画意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64)

范景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偶成

小立虚亭内,远香静可闻。

伴惟邀冷月,影欲殢凉云。

伤晚怜秋老,贪清坐夜分。

深情何所寄,酌酒取微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閒居用退如韵

为因谢客掩柴关,明月曾留共往还。

袪病寻方餐白石,卧游就壁见青山。

诗成快极思忘苦,梦里灵通睡不顽。

日课香灯经半卷,殊无别事碍清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周景文年兄过访

名字同来讵偶然,心期细话夜灯前。

冲涛故我留还在,咽雪旁人不敢怜。

笑以相看仍哭世,醉非因酒为忧天。

京尘知否今如沸,玉尺持将并月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秋望

霜压秋光碎,林容似不胜。

近山空翠湿,低野远烟凭。

声咽风中雁,影寒水际僧。

揽云楼上望,日在最高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