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潼关

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

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

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

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过潼关》,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社会变迁和治世理念的思考。首句"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揭示了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与和平时期之间的关系,暗示了国家在战乱后寻求安定的必要性。接下来的"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强调了自然地理的险峻并不能替代道德秩序的重要性,表明作者主张以德治国而非单纯依赖军事防御。

"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批评了过分追求表面的军事实力,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治理原则,认为真正的强大在于内在的道义和智慧。最后两句"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表达了对远方安宁已久,不再需要警戒的声音的期盼,希望社会能够长期稳定,无需再用警钟声来提醒人们警惕。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治世理想的追求,以及对道德教化的重视,展现了邵雍深厚的历史观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问人丐酒

百病筋骸一老身,白头今日愧因循。

虽无紫诏还朝速,却有青山入梦频。

风月满天谁是主,林泉遍地岂无人。

市沽酒味难醇美,长负襟怀一片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问春吟

自古言花须说莺,莺花本合一时行。

因何花谢莺才至,浪得莺花相与名。

辄欲问春春不应,私于蜂蝶有何情。

流莺不伏春辜负,啼了千声又万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何处是仙乡

何处是仙乡,仙乡不离房。

眼前无冗长,心下有清凉。

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

若能安得分,都胜别思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初夏闲吟

绿杨深处啭流莺,莺语犹能喜太平。

人享永年非不幸,天生珍物岂无情。

牡丹谢后紫樱熟,芍药开时斑笋生。

林下一般闲富贵,何尝更肯让公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