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严二郎奉礼别

别君谁暖眼,将老病缠身。

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商歌还入夜,巴俗自为邻。

尚愧微躯在,遥闻盛礼新。

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频。

诸将归应尽,题书报旅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告别你时无人慰藉我疲倦的眼神,年老多病使我身心疲惫。
泪流满面如同夕阳西下,面对清风拂去心中的尘埃。
商人的歌声融入深夜,巴地的风俗成为我的邻居。
我深感惭愧,自己仍健在,听到远方传来盛大的庆典消息。
山东的盗贼已经溃散,我在宫阙下频繁接受投降。
将领们想必都已归来,我将这些消息写信告知在外的游子。

注释

别君:告别你。
暖眼:慰藉疲倦的眼睛。
将老:年老。
病缠身:身心疲惫。
出涕:泪流满面。
斜日:夕阳。
临风:面对清风。
去尘:拂去尘埃。
商歌:商人的歌声。
巴俗:巴地风俗。
尚愧:深感惭愧。
微躯:自己。
盛礼:盛大庆典。
新:新的消息。
群盗散:盗贼溃散。
受降:接受投降。
诸将归:将领归来。
题书:写信。
报旅人:告知游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与严二郎奉礼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别君谁暖眼,将老病缠身。"

这里诗人抒发了离别之情,"别君"指的是告别朋友,而"谁暖眼"则是形容那份离愁难以排遣,心中充满温热的思念。而"将老病缠身"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多病,感慨自己的处境。

"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比喻内心的悲凉和落寞。"出涕"指的是流泪,"同斜日"则是将自己的眼泪与斜阳相比,表达了那种淡淡的哀愁。而"临风看去尘"则是在用那阵阵飘扬的尘土来形容自己的落寞和无奈。

"商歌还入夜,巴俗自为邻。"

这两句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商歌声和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自己孤独的心境。"商歌还入夜"指的是夜深人静时,依旧能听见远处传来的商人的歌声,这种情景让诗人感慨万分。而"巴俗自为邻"则是说诗人虽然身在异乡,但周围的风土和声音都已习以为常,就像是与自己亲近一样。

"尚愧微躯在,遥闻盛礼新。"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不满和对他人繁华礼仪的羡慕。"尚愧微躯在"表明诗人对于自己身体衰弱、不能参与社会活动而感到自责。而"遥闻盛礼新"则是在说远方传来了新的喜庆之事,诗人只能通过听闻来感受那份繁华,而自己却无缘参与。

"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频。"

这两句描写了当时社会动乱的景象和朝廷对叛军处理的情况。"山东群盗散"指的是山东地区的盗匪四处作乱,而"阙下受降频"则是形容朝廷对于这些叛军不断地接受他们的投降,显示了当时政局的混乱。

"诸将归应尽,题书报旅人。"

这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和将士们返回家乡的盼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诸将归应尽"意味着所有将军都应该返回,而"题书报旅人"则是在说通过写信来告知那些在外漂泊的人,战争即将结束,他们可以期待回家的消息。

整首诗中,杜甫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千秋节有感二首(其一)

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

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

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

湘川新涕泪,秦树远楼台。

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

衢尊不重饮,白首独馀哀。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千秋节有感二首(其二)

御气云楼敞,含风綵仗高。

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

罗袜红蕖艳,金羁白雪毛。

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

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桂江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一)

心在水精域,衣沾春雨时。

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

到扉开复闭,撞钟斋及兹。

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

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

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罘罳。

愚意会所适,花边行自迟。

汤休起我病,微笑索题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