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峨峨浮玉山,孤峰高几许。

孤根蟠地轴,雄势压水府。

特立天堑中,群山孰能伍。

洪涯聚鸱鹘,阴洞走鼯鼠。

上有金仙居,晨昏响钟鼓。

亭台总奇胜,水石尤险阻。

念昔韩将军,壮气猛如虎。

舟师才八千,曾此破狂虏。

复闻坡翁辈,来游恒接武。

题诗刻苍崖,字若鸾凤翥。

我昨滁阳来,薄暮宿江浒。

淩晨试一游,渡口发双橹。

维时逢七夕,炎炎值秋暑。

倏焉风雨过,凉气满天宇。

胜地喜穷探,灵迹思快睹。

扪萝历嵚岑,陟磴出林莽。

淮山在眉睫,历历青可数。渴来饮中?,兴至醉清酤。

独立妙高台,诗成狂欲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故事,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首句“峨峨浮玉山”以“峨峨”形容山之高峻,“浮玉”则赋予山峰以美玉般的光泽,展现出金山的巍峨与秀美。接下来的“孤峰高几许”、“孤根蟠地轴”、“雄势压水府”等句,通过对比与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金山的独特地位与雄伟气势。

“特立天堑中,群山孰能伍”一句,将金山比作天堑中的独峰,强调其独一无二的地位,暗示其在众多山峦中鹤立鸡群。接着“洪涯聚鸱鹘,阴洞走鼯鼠”描绘了金山周围环境的险峻与生机勃勃,通过鸟类与小动物的活动,侧面烘托出金山的险要与神秘。

“上有金仙居,晨昏响钟鼓”则引入了金山的历史文化元素,金仙居住于此,晨钟暮鼓之声不绝于耳,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圣与庄严的气息。接下来的“亭台总奇胜,水石尤险阻”,进一步描绘了金山的建筑之美与自然之险,体现了金山作为旅游胜地的独特魅力。

“念昔韩将军,壮气猛如虎。舟师才八千,曾此破狂虏”这一段历史回顾,提到了韩将军在此地的英勇事迹,增强了金山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复闻坡翁辈,来游恒接武。题诗刻苍崖,字若鸾凤翥”则赞美了苏轼等文人墨客对金山的赞赏与留下的文学印记,彰显了金山的文化价值。

最后,“我昨滁阳来,薄暮宿江浒。凌晨试一游,渡口发双橹”描述了作者亲自探访金山的经历,表达了对金山美景的向往与探索精神。“维时逢七夕,炎炎值秋暑。倏焉风雨过,凉气满天宇”通过天气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奇妙。

“胜地喜穷探,灵迹思快睹。扪萝历嵚岑,陟磴出林莽”表达了作者对金山美景的赞叹与探索的喜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淮山在眉睫,历历青可数”则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展现了金山与周围山景的和谐共生。

“渴来饮中?,兴至醉清酤”表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随性而为,享受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乐趣。“独立妙高台,诗成狂欲舞”则是对作者在金山之巅创作诗歌的生动描绘,体现了他面对美景时的激情与灵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金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个人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金山独特的魅力与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山寺妙高台

维舟金山下,飞步妙高台。

倚阑纵遐瞩,豁然怀抱开。

谁云隔一水,我喜绝纤埃。

淮南见咫尺,烟树翠成堆。

江山宛犹昨,昔人安在哉。

缅怀坡仙辈,赋咏骋雄才。

俯仰几百年,石刻荒苍苔。

不须雍门琴,对景令人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吕城

炎灰不复然,三国犹鼎峙。

孙郎启雄图,控地数千里。

丹阳号名镇,伯业肇于此。

吕侯膺重寄,才略真国士。

筑城漕渠壖,百雉一时起。

区区卫生聚,金汤谩曾拟。

曾未百馀年,寂寞见遗址。

春风草色青,夜雨苔痕紫。

在德不在险,斯言岂虚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游惠山

泛舟过梁溪,芙蓉水初冷。

折芳渡瑶涧,访竹缘修畛。

飘然陟崇冈,远目时一骋。

川原入遐瞩,一一意先领。

虚壑度松声,阴崖落云影。

秋草荒历山,露叶垂舜井。

湛陆宅久墟,榛翳道全梗。

访古情弥切,怀贤意方永。

下寻漪澜堂,因访招提境。

扫地焚名香,汲泉试新茗。

顿觉心源清,岂惟棼务屏。

重期望太湖,飞步登绝顶。

形式: 古风

拜侍读学士王公达善墓

卓哉天游翁,行高学尤富。

蚤年拥皋比,烨烨腾芳誉。

后来教成均,寻复登玉署。

上结九重知,声名益昭著。

竟赴玉楼招,哀歌闻薤露。

峨峨九龙山,今喜遂安厝。

嗟予旧同寅,道义交有素。

恒惭负明义,弗获重临顾。

遥遥许剑心,梦寐伤迟暮。

今秋来浙西,幸得拜公墓。

洁兹生刍奠,清酤渍绵絮。

空怀郭有道,不见王文度。

揾泪下荒丘,风吹白杨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