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地祇逃秀境,神化或殷雷。
裂汉娲补合,高峰剑跃开。
即今新定业,何世不遗才。
若是浮名道,须言有祸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才华与名声的深刻思考。开篇“地祇逃秀境,神化或殷雷”两句,以宏伟的地貌写景,既有动感(逃、秀、雷)又有静美(神化),显现出大自然的壮观与神秘。
“裂汉娲补合,高峰剑跃开”则是对才华横溢、不可阻挡的赞颂,其中“裂汉娲补合”象征着极尽才情,“高峰剑跃开”则形象地表达了才智锋芒毕露,如同利剑划破长空,直指云霄。
第三句“即今新定业,何世不遗才”表明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今新定业"显示出诗人对于未来抱有坚定的决心和期望。
最后两句“若是浮名道,须言有祸胎”则流露出对虚名浮利的警惕与批判,认为如果只是追求表面的名声,那么就如同种下了灾难的种子(祸胎),最终将会招致灾难。
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对个人才华的自信,同时也透露出对虚浮之名的警觉与批判,体现出诗人的深邃情感与高尚品格。
不详
州增生。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科举人,封中宪大夫,分发福建试用知县。因厌官场腐败,辞归故里,倡设高小学校,培植人才,县宰金公赞之 “开梅江风气之先哲”。热心公益事业,因德昭学博,七旬诞日,大总统黎褒辞奖誉,赠匾书 “宗仁主义”,省长、镇使、道尹、县长及全县士绅纷送匾额,并撰文咏诗制屏为之祝寿
昨日方髽髻,如今满颔髯。
紫阁无心恋,青山有意潜。
玉尺沈埋久,得之铭篆深。
指磨露正色,扣击吐哀音。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棘针生狞义路闲,野泉相吊声潺潺。
哀哉异教溺颓俗,淳源一去何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