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卢赞元再喜雪

史君新诗来不绝,灿灿珠星联璧月。

黄堂旌旆晓排衙,喜见宾僚重贺雪。

寒儒茅屋补更穿,雪馀仍值江风颠。

拟招邻叟共一醉,斗酒十千愁费钱。

南枝又见新梅萼,试熨春衫冷难著。

飘零节物易惊心,常恐星星侵鬓脚。

东阁何当呼侍儿,蟹螯不妨左手持。

参陪后乘尽珠履,谁赋刘叉冰柱诗。

形式: 古风

翻译

史君的新诗连续不断,如明珠般璀璨,与皎洁的月亮相连。
清晨,黄堂上旗帜飘扬,官员们整齐排列,欢喜地迎接宾客们像下雪一样纷纷祝贺。
我这个贫寒的书生住在破旧的茅屋里,雪后江风狂烈,生活更加艰难。
我想邀请邻居老者一同畅饮,但高昂的酒价让人忧虑。
南方的树枝上又出现了新梅花,试着穿上春天的衣衫,却因寒冷而难以着身。
飘泊的季节事物容易触动人心,常常担心岁月匆匆,白发爬上鬓角。
何时能像古人那样在东阁宴请宾客,左手持蟹螯也是乐事。
众多宾客穿着华丽的鞋子参加宴会,谁能写出刘叉那样的冰雪奇思妙想之诗呢?

注释

史君:指诗人史某。
新诗:新的诗歌。
不绝:连续不断。
黄堂:官署。
旌旆:旗帜。
排衙:官员列队办公。
寒儒:贫穷的读书人。
茅屋:简陋的房屋。
江风颠:江风猛烈。
邻叟:邻居老人。
斗酒十千:昂贵的酒。
新梅萼:新开的梅花。
春衫:春季的衣服。
冷难著:寒冷难以穿著。
飘零:漂泊不定。
星星:代指白发。
鬓脚:鬓边。
东阁:豪华的宴请场所。
侍儿:仆人。
蟹螯:螃蟹的壳。
后乘:宾客。
珠履:华丽的鞋子。
刘叉:唐代诗人。
冰柱诗:比喻奇特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刘子翚的作品,名为《次韵卢赞元再喜雪》。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情。

"史君新诗来不绝,灿灿珠星联璧月。"

这里描绘了一位朋友史君不断地送来他的新作,这些诗歌像珍贵的珠宝和璀璨满天的星辰一样光彩夺目,联想到夜空中明亮的月亮。

"黄堂旌旆晓排衙,喜见宾僚重贺雪。"

这两句写的是朝廷中的盛况,黄堂指的是皇宫的正殿,旌旆即是旗帜,晓排衙则是早晨排列于道路两旁的仪仗队伍。这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雪花飘落的喜悦之情。

"寒儒茅屋补更穿,雪馀仍值江风颠。"

这句则转向个人生活,描写了书房中简陋的情景和寒冷的气候,以及室外依旧纷飞的雪花与江风相互作用。

"拟招邻叟共一醉,斗酒十千愁费钱。"

诗人表达了想要邀请邻里共饮,但对于斗酒十千(意指价格昂贵)的忧虑,也反映出诗人的经济状况可能并不宽裕。

"南枝又见新梅萼,试熨春衫冷难著。"

这里描绘的是初春时节,梅花重新开放,但由于天气尚寒,试图熨烫(熨衣,是一种古代的取暖方式)春天穿的衣服却感到凉意。

"飘零节物易惊心,常恐星星侵鬓脚。"

诗人感叹世事无常,容易被触动,时刻担忧自己的头发(鬓脚)会因岁月而变白。

"东阁何当呼侍儿,蟹螯不妨左手持。"

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希望能像以前那样轻松地呼唤侍女,手中拿着蟹螯(一种古代的玩具或装饰品)。

"参陪后乘尽珠履,谁赋刘叉冰柱诗。"

最后这两句则是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文学成就的追思,希望能够像他们那样留下不朽的作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雪景、个人生活和文学创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欣赏,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未来成就的渴望。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汉老诗

蒙庄叹隙驹,孔圣悲逝川。

百年生有涯,万感情无边。

贤愚真唯阿,系心同一缘。

内热蛊其中,伊谁肯求痊。

乐哉今日游,众宾肃初筵。

社樗间群材,嫫母参众妍。

谑弄既莞尔,献酬亦颓然。

胡为发争端,咄咄论深禅。

击水但增波,止薪自无烟。

便应三宜休,敢论四不迁。

公如高车驰,扬尘绝通廛。

我如驭小驷,交绥已回旋。

初谋不自量,取困大敌前。

金化质不亡,冰融水非坚。

市门有真楼,相从待他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明仲幽居春来十首(其八)

蓬松衰发倦重簪,一榻惟便独寝甘。

却忆少陵诗句好,依然云木晓相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次韵明仲幽居春来十首(其七)

䠞䠞鸣山筇一枝,逢春聊复咏歌之。

故园风光本具足,浪蕊浮花莫作迷。

形式: 七言绝句

次韵明仲幽居春来十首(其五)

蒲团宴坐若还家,罗縠如空了不遮。

可是春风摇得我,兰芳轻噀淡黄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