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次韵谢蜀王六首》中的第三首。通过“次韵”这一形式,方孝孺以蜀王的名义回赠,表达对蜀王深厚德行和广博学识的敬仰之情。
首句“幸瞻天下难逢德”,表达了诗人对蜀王高尚品德的赞叹与羡慕,认为在天下的众多品德中,能有幸一睹蜀王的德行实属难得。这种德行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上,更是一种对社会、对国家的深远影响。
次句“又读人间未见书”,则展现了蜀王的博学多才,他阅读的书籍都是世间罕见的,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智慧的体现。这样的学识使得蜀王能够洞察世事,理解万物,展现出非凡的见识和洞察能力。
接下来,“魂梦何尝违禁闼”,这句话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魂梦”比喻为内心深处的愿望或追求,而“禁闼”则象征着权力或权威的所在。这句话表明,即使在内心深处最深处的愿望或追求中,蜀王也未曾违背过他的职责和道德底线,体现了他对权力的敬畏和对正义的坚守。
最后,“深恩安敢忘巾车”,这里的“深恩”指的是蜀王对他的深厚恩情,而“巾车”则是古代出行时所用的车辆,这里借指蜀王对他的关怀和照顾。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蜀王深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不敢忘记蜀王的恩情,将会铭记于心,永远感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方孝孺对蜀王崇高品德和卓越学识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在蜀王庇护下成长的感激与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