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进士北斋避暑

相访多冲雨,由来德有邻。

卷帘繁暑退,湿树一蝉新。

道在谁为主,吾衰自有因。

祗应江海上,还作狎鸥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常常冒雨来访,因为品德使我们成为邻居。
拉开窗帘,炎热的暑气消退,湿润的树上传来新蝉的鸣叫。
真理的道路属于谁?我的衰老自有其原因。
我只适合在江海之上,做一个与鸥鸟为伴的人。

注释

相访:拜访。
冲雨:冒着雨。
由来:自古以来。
德:品德。
邻:邻居。
卷帘:拉起窗帘。
繁暑:酷热。
退:消退。
湿树:湿润的树。
道:道路。
谁为主:属于谁。
吾衰:我衰老。
自有因:自有其原因。
祗应:只应该。
江海:江海之上。
还作:只能做。
狎鸥人:亲近鸥鸟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暑时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开篇“相访多冲雨”表现了朋友间频繁的访问,尽管天气多有倾盆大雨,但这种情谊如同雨水一般纯净而难得。“由来德有邻”则是说诗人与友人的交往建立在共同的品德基础之上,这份情谊也是诗人所珍视的。

接着“卷帘繁暑退,湿树一蝉新”写出了避暑时的景象。夏日炎热之时,卷起窗帘以遮挡烈日,而外面的树木因雨水滋润,一阵蝉鸣声此起彼伏,显得格外清新。

“道在谁为主,吾衰自有因”则透露出诗人对个人修养与品德的追求。诗人似乎在询问什么是正确的人生导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衰老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最后“祗应江海上,還作狎鸥人”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祗应,即随顺;狎鸥,古代指隐士或不愿意参与世俗纷争的人物。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像江海上的水鸟一样自由自在,不为世事所累。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避暑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品德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武昌县与昼公兼寄邑宰

小一何人识,腾腾天地间。

寻常如一鹤,亦不爱青山。

铁钵年多赤,麻衣带毳斑。

祗闻寻五柳,时到月中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经士马中作

偷儿成大寇,处处起烟尘。

黄叶满空宅,青山见俗人。

妖星芒刺越,鬼哭势连秦。

惆怅还惆怅,茫茫江海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经友生坟

多君坟在此,令我过悲凉。

可惜为人好,刚须被数将。

白云从冢出,秋草为谁荒。

不觉频回首,西风满白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经先主庙作

古庙积烟萝,威灵及物多。

因知曹孟德,争奈此公何。

树古雷痕剥,碑荒篆画讹。

今朝冥祷祝,祗望息干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