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举刘学士以某论守江之策未行作诗见遗谨次(其二)

自是群公气未平,黠羌何虑不休兵。

欲成江左收贤俊,叹息无人致二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这自然是因为群臣的义愤尚未平息,狡猾的羌人怎会不担心战争不会停止。
他想要在江南地区聚集贤能之士,却感叹无人能将那两位英才招揽过来。

注释

自是:当然是因为。
群公:群臣。
气未平:义愤未消。
黠羌:狡猾的羌人。
何虑:怎能不担心。
不休兵:战争不停止。
欲成:想要实现。
江左:江南地区。
收贤俊:聚集贤能之士。
叹息:感叹。
无人:没有合适的人。
致:招揽。
二生:两位英才。

鉴赏

此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作品,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感慨和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首句“自是群公气未平”表明诗人对于当时朝政不满,认为还有许多不公正之处没有得到解决。"黠羌何虑不休兵"则是说边疆民族(黠羌)依然不安,战争的威胁仍在,国家的安危未定。

接下来的“欲成江左收贤俊”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聚集一批有才能的人士,在长江之南共同实现某种理想。"叹息无人致二生"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无法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实现目标而感到的失望和无奈,"二生"在这里指的是再次获得生命或重获新生的机会。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的悲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苏轼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在诗中构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收录诗词(877)

苏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提举刘学士以某论守江之策未行作诗见遗谨次(其一)

福胎当日起燕然,始信兴亡不属天。

谋国自知无秘计,何时归把牧羊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游天意寺

午后钟鸣鹳鹤飞,日高岚气湿人衣。

回头但见青松树,不信城中有是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琴台

朱弦牢落更谁闻,青草台高鹤唳云。

尚有茂陵多病后,眼前相对卓文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琼花

一树婆娑种月华,夜阑依旧护风沙。

今年不往扬州过,曾看夫人庙里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