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古二十九首(其四)

大道归孟门,萧兰日争长。

想得巢居时,碧江应无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广阔的大道通向孟门,萧瑟的兰花竞相生长。
想象中那时居住在巢穴,碧绿的江面应该没有波浪。

注释

大道:宽阔的道路,可能指黄河的孟门渡口。
孟门:古代地名,位于黄河壶口瀑布附近。
萧兰:泛指兰花,也可能暗指两种植物,萧条的兰花。
争长:互相竞争生长,形容生机勃勃。
巢居:古人常以鸟巢为居,此处可能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碧江:清澈的江水。
无浪:平静无波,暗示安宁和谐的环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陶的作品,属五言绝句。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典哲学思想的追寻和向往。

"大道归孟门"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之所向,即儒家思想的高峰——孔孟之道。这不仅是知识上的尊崇,更蕴含着诗人对于社会理想状态的渴望。"萧兰日争长"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萧兰(一种草本植物)在阳光下竞相向上生长,这既是对自然界生命力强大的赞美,也可能暗喻着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学问积累的不懈追求。

"想得巢居时"一句,透露出诗人怀旧的情感。"巢居"意指隐逸山林之中,这里是对往昔隐逸生活的一种怀念。最后一句"碧江应无浪"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在他心中的理想状态,是一种波澜不惊、清净无为的境界。这也许是对现实社会某种喧嚣与扰攘的一种逃避,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宁静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思想的崇尚,以及对于一种超然物外、精神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续古二十九首(其五)

矻矻蓬舍下,慕君麒麟阁。

笑杀王子乔,寥天乘白鹤。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续古二十九首(其六)

杳杳巫峡云,悠悠汉江水。

愁杀几少年,春风相忆地。

形式: 古风

续古二十九首(其七)

吴洲采芳客,桂棹木兰船。

日晚欲有寄,裴回春风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续古二十九首(其八)

仙家风景晏,浮世年华速。

邂逅汉武时,蟠桃海东熟。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