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物八咏

高楼乍度雁声初,节物惊心计已疏。

露下栖迟南岭月,风前冷落北来书。

长途矰缴看皆是,自古稻粱未有馀。

与尔凄清同世路,峰头何日不欷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高楼乍度雁声初”,以雁鸣开篇,暗示季节转换,营造出一种秋意渐浓的氛围。接着,“节物惊心计已疏”一句,点明诗人对时节变化的敏感,同时也流露出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

“露下栖迟南岭月,风前冷落北来书”两句,通过露水、月光、风声和书籍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凄清,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露珠在月光下闪烁,仿佛是时间的痕迹;北来的书信在风中显得格外冷落,象征着远方消息的稀少和人情的淡薄。

“长途矰缴看皆是,自古稻粱未有馀”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矰缴,即箭,这里比喻社会上的各种束缚和压力。诗人看到的是,无论走到哪里,这些束缚都无处不在,自古以来,人们为了生存而努力,但似乎总感到力不从心。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

最后,“与尔凄清同世路,峰头何日不欷歔”表达了诗人与世间万物共感悲凉的心境,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这里的“尔”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共同面对人生的艰难和挑战。诗人站在山峰之巅,不禁发出深沉的叹息,预示着对未来的深深忧虑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深刻的感悟,以及在复杂世态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

收录诗词(8)

李钟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有感漫赋(其一)

蒿径难安仲蔚居,且同咄咄向空书。

瞻天望切嗟无路,陟屺悲深悔绝裾。

如鬼未堪讥谒者,寡亲只合赋归欤。

飘摇风雨栖难定,岂是吾家乏敝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有感漫赋(其二)

何处呼名浪得名,三挝万载竟留声。

爰爰可待株难守,虩虩于邻震亦惊。

歇后何如同郑五,争臣未必动阳城。

坟分黑白繇来广,莫令通人笑守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虎尾溪

东螺虎尾之分派,北流西折而联界。

去年虎尾宽,今年虎尾隘。

去年东螺乾,今年东螺浍。

大宗盛时支子依,支子若强大宗坏。

馀流附入阿拔泉,虎尾之名犹相沿。

阿拔之源阿里山,虎尾之源水沙连。

譬如兄弟阋墙变,却于异性共周旋。

水有源头木有本,不信但看棠棣篇。

形式: 古风

后垄港

双溪奔流西入海,海势吞溪溪气馁。

银涛翻逐绿波回,遂使溪流忽然改。

番丁日暮候潮归,竹箭穿鱼二尺肥。

少妇家中藏美酒,共夫倒酌夜炉围。

得鱼胜得獐与鹿,遭遭送去头家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