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观莲忆濂溪雅趣(其一)

何年白社种青莲,君子堂开俨昔贤。

逃暑共寻泉石约,采芳重结水云缘。

郫筒香注流霞满,仙掌珠擎湛露圆。

三径不知身已隐,尚从濂洛问真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夏日赏莲,追忆濂溪雅趣的宁静画面。首句“何年白社种青莲”,以“白社”点出环境的清幽,与“青莲”相映成趣,既暗示了莲花生长的环境,也预示着高洁之气。接着,“君子堂开俨昔贤”一句,通过“君子堂”的开张,展现了对古代贤者的缅怀与敬仰,营造出一种崇高的文化氛围。

“逃暑共寻泉石约,采芳重结水云缘”两句,生动描绘了夏日避暑时,朋友们一同探寻清泉与奇石的乐趣,以及在水中采摘芳香植物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同时,“水云缘”一词,巧妙地将水与云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飘渺而神秘的意境。

“郫筒香注流霞满,仙掌珠擎湛露圆”则进一步渲染了夏日赏莲的场景。通过“郫筒”这一器具,将莲花的香气比作流霞,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仙掌珠”与“湛露”则分别象征着高洁与纯净,表达了诗人对莲花品质的赞美。

最后,“三径不知身已隐,尚从濂洛问真诠”两句,借用了“三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心已归隐,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同时,通过“濂洛”(指濂溪周敦颐和洛学程颢、程颐)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向往与探索,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赏莲、追忆古人雅趣的宁静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7)

王凤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日观莲忆濂溪雅趣(其二)

习家池馆足留连,十丈重开玉井莲。

清影半摇朱幕外,暗香微动绿漪前。

披襟北海浑无暑,对酒南薰恰有缘。

自别周郎谁是主,劳心空寄爱莲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李聚吾父母转北司徒郎

才瞻棨戟下炎荒,又促公车入帝乡。

画省含香新宠渥,金亭飞舄旧循良。

延津剑拂秋霜肃,南海珠悬夜月光。

东事正当戎马急,边储谁念转输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幕史粹公罢政归钓鳌台

懒从鹓序点朝班,万里金华一日还。

白马青袍何意绪,江云川月足怡颜。

鹰扬不入公车梦,鸥狎长随钓艇闲。

笑我六鳌犹未试,相从溪上且观澜。

形式: 七言律诗

万竹歌

昔贤所居雅爱竹,一竿两竿浑不俗。

今见高人爱更多,百竿千竿犹未足。

等閒种得万成林,一望幽森相映绿。

满前君子皆虚心,出门岂谓交游独。

松梅添此友成三,凤凰依之鸣各六。

渭川曾埒万户侯,山阳不换千钟粟。

寻芳尤记竹边来,过门不辨为谁屋。

绿阴相与久盘桓,疑是淇园与共谷。

清风时动声琅琅,恍然万籁宣亭毒。

须臾瘦影横江干,此君形象都归目。

平安从此报无穷,簇簇龙孙争吐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