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于中丞使北蕃

朔将引双旌,山遥碛雪平。

经年通国信,计日得蕃情。

野次依泉宿,沙中望火行。

远雕秋有力,寒马夜无声。

看猎临胡帐,思乡见汉城。

来春拥边骑,新草满归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北方将领引领着两面旗帜,山路漫长,沙漠中的积雪一片平坦。
历经多年,才能与国家通信,按天数计算,期待着获取异族的情报。
在野外靠着泉水过夜,行走在沙地中,远远看见烽火传递消息。
秋天的猛雕显得更有力量,夜晚的寒马却悄然无声。
在胡人的营帐旁观看狩猎,心中思念着故乡的汉城。
春天来临,我将率领边疆的骑兵归来,沿途将是新生的青草覆盖的归途。

注释

朔:北方。
旌:旗帜。
山遥:山路遥远。
碛:沙漠。
经年:多年。
蕃情:异族的情报。
野次:野外。
沙中:沙漠中。
远雕:秋天的猛雕。
寒马:夜晚的马。
胡帐:胡人的营帐。
汉城:故乡的汉朝城市。
拥边骑:率领骑兵。
新草:新生的青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征的壮丽景象和深沉情感。朔将引领着旗帜,穿越连绵的雪地,展现了边塞之战的艰苦与辽阔。

“经年通国信”一句透露出长时间的通信不便,反映了古代边远地区交通的困难,以及军中将士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计日得蕃情”表达了这种渴望和牵挂。

接下来的“野次依泉宿,沙中望火行”则生动地描绘了军队在荒凉之地扎营的情景,以及士兵们对火的依赖。诗中的意境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空间辽阔的感觉。

"远雕秋有力,寒马夜无声"一句,则通过对比鲜明地描绘出边塞军马在严冬中仍旧保持着战斗力的坚韧,以及深夜里只有沉默而非喧哗。这里透露出一种战士的坚毅和悲壮。

“看猎临胡帐,思乡见汉城”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即便是在边塞狩猎的场面中,也不禁让人想起遥远的家乡和繁华的汉城。这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边疆将士们心中的乡愁。

最后,“来春拥边骑,新草满归程”则预示着战争即将结束,春天到来时将士们将拥抱着胜利回归,而路途中生机勃勃的新草似乎在欢迎这次光荣的归来。这不仅是对军事行动的一种期待,也是对和平生活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雄浑的笔触,细腻的情感,以及深远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场边塞战争的壮观画卷,同时也传达了将士们对于家国的无限思念。

收录诗词(134)

雍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 字:国钧
  • 籍贯:成都
  • 生卒年:约789~873以前

相关古诗词

蜀中战后感事

蜀道英灵地,山重水又回。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

词客题桥去,忠臣叱驭来。

卧龙同骇浪,跃马比浮埃。

已谓无妖土,那知有祸胎。蕃兵依?柳,蛮旆指江梅。

战后悲逢血,烧馀恨见灰。

空留犀厌怪,无复酒除灾。

岁积苌弘怨,春深杜宇哀。

家贫移未得,愁上望乡台。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忆江南旧居

闲思往事在湖亭,亭上秋灯照月明。

宿客尽眠眠不得,半窗残月带潮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长安客感

日过千万家,一家非所依。

不及行尘影,犹随马蹄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伤靡草

靡草似客心,年年亦先死。

无由伴花落,暂得因风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