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哉行

明时无废人,广厦无弃材。

良工不我顾,有用宁自媒。

怀策望君门,岁晏空迟回。

秦城多车马,日夕飞尘埃。

伐鼓千门启,鸣珂双阙来。

我闻雷雨施,天泽罔不该。

何意斯人徒,弃之如死灰。

主好臣必效,时禁权不开。

俗流实骄矜,得志轻草莱。

文王赖多士,汉帝资群才。

一言并拜相,片善咸居台。

夫君何不遇,为泣黄金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怀哉行》,作者是唐代的薛据。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抱怨和不满的情感之作。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抒发了自己被冷落、才华未被赏识的苦恼心情。

开篇“明时无废人,广厦无弃材”两句,设定了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即没有多余的人,也没有废弃的材料。这里的“明时”指的是理想中的时代,而非特定的历史时期。这是诗人的愿望,是对现实的一种批判。

紧接着,“良工不我顾,有用宁自媒”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自己虽然有才华,但并未得到他人的赏识,只能自己去推销自己的价值,这种情感是非常复杂和微妙的,既有自信,也有悲哀。

中间,“怀策望君门,岁晏空迟回”一句,诗人手持策略,向往着能够进入朝堂,为国出谋划策,但现实却是时光流逝,一切都只是空等。这里的“君门”指的是皇帝或权贵之门,而非具体的人物。

下文,“秦城多车马,日夕飞尘埃。伐鼓千门启,鸣珂双阙来”描绘了一个繁华而喧嚣的宫廷场景,但这只是外在的繁荣与热闹,并不能掩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我闻雷雨施,天泽罔不该。何意斯人徒,弃之如死灰”诗人听到了雷鸣雨声,这本应是自然界恩赐万物的美好时刻,但转而质疑为何这般才华横溢的人才却被世人所遗弃,如同死去的灰烬一般。

“主好臣必效,时禁权不开。俗流实骄矜,得志轻草莱”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生态的不满。在一个理想的君臣关系中,君王若是真正重用人才,那么忠诚的臣子也定将竭尽所能。但现实中的权力结构和社会风气,却让有才华的人无法施展抱负。

末尾,“文王赖多士,汉帝资群才。一言并拜相,片善咸居台。夫君何不遇,为泣黄金台”诗人通过历史上的例子,如周文王和汉朝帝王,他们都广纳贤才,这是他们成就大业的关键。而自己则是在表达对理想君主的渴望,希望能够遇到那个能理解自己的君王。最后,为此痛哭于黄金台上,是对命运的无奈和不满。

总体来说,《怀哉行》是一首深刻抒发个人才华被埋没、抱怨时世冷酷的诗篇,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追求。

收录诗词(12)

薛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泊震泽口

日落草木阴,舟徒泊江汜。

苍茫万象开,合沓闻风水。

洄沿值渔翁,䆗窱逢樵子。

云开天宇静,月明照万里。

早雁湖上飞,晨钟海边起。

独坐嗟远游,登岸望孤洲。

零落星欲尽,朣胧气渐收。

行藏空自秉,智识仍未周。

伍胥既仗剑,范蠡亦乘流。

歌竟鼓楫去,三江多客愁。

形式: 古风

登秦望山

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

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

溪壑争喷薄,江湖遰交通。

而多渔商客,不悟岁月穷。

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

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东。

茫茫天际帆,栖泊何时同。

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省署开文苑,沧浪学钓翁。

穷冬时短晷,日尽西南天。

形式:

杂歌谣辞(其一)古歌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

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寝]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