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围城》由金代诗人李献甫所作,描绘了战争背景下长安城的凄凉景象。诗中以“碧树苍烟起暮云”开篇,渲染出一种沉郁的氛围,仿佛是战争的阴霾笼罩着整个世界。接着,“长安陌上断行人”一句,直接点明了战争的残酷,连往来的行人都被阻断,展现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百年王气馀飞观,万里神州隔战尘。”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战乱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当前困境的对比思考。同时,也暗示了战争不仅局限于一隅,而是波及了广袤的国土。
“身与孤云向双阙,愁随落日到咸秦。”诗人借景抒情,用“孤云”象征自己的孤独与无助,与“双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权力中心的向往与无奈。而“愁随落日到咸秦”,则通过夕阳西下这一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山河大地分明在,莫为时危苦怆神。”诗人提醒人们,尽管时局艰难,但山河依旧壮丽,大地仍旧广阔,不应因眼前的危机而丧失希望和勇气。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劝慰,也是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背景下的长安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乐观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