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佛已归无迹,吾当反自崖。
肺肠蠲坠露,衣佩结明霞。
陶令难忘酒,庞公亦有家。
下山人借问,姑射咤南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峨眉山的游历之情怀,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其中“佛已归无迹”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精神寄托的心境,而“吾当反自崖”则是诗人想要返回山中、与大自然合一的愿望。
“肺肠蠲坠露,衣佩结明霞”一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把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景物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峨眉山奇异美景的感受。这里,“肺肠”指的是内心深处的情感,“蠲坠露”则形容清晨露珠挂于草叶之上,而“衣佩结明霞”则是把自然界的光彩比作装饰品,穿插在诗人的衣带上。
接下来的两句“陶令难忘酒,庞公亦有家”,通过历史人物的情感故事,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这里提到的“陶令”和“庞公”都是历史上的名人,他们的故事被用来映衬诗人的情怀。
最后,“下山人借问,姑射咤南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离开山中的不舍之心,以及对山中美景的留恋。这里“借问”是指询问或留念,而“姑射咤南华”则是在提醒自己要牢记这片美丽的南华(峨眉山)景色。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富有意象和情感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面对壮丽山川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不详
搀天元有路,绝俗更无村。
孤眺临崖觜,危升挽木根。
渺茫均远迩,倏忽变明昏。
佛现惊搜句,岩前万口喧。
岩峦皆创见,草木半无名。
翠削山山玉,光摇树树琼。
岭云随客袂,谷响答僧行。
清绝浑无寐,空山月正明。
岂但山储秀,年多树亦灵。
华夷供静瞩,参井入危经。
幽讨真殊绝,神光却渺冥。
正当存不议,聊使俗迷醒。
万山皆拱揖,蹲俯若臣邻。
初到最高处,谁为第一人。
自惊浑俗骨,或涌半天身。
初夏犹深雪,难忘数饮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