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昔日美景的追忆与感慨。首联“普利当年洞竹深,一经题壁出岩阴”以“普利”开篇,暗示了此地曾有神迹或圣人之助,洞中竹林深邃,一诗题壁,便使得幽暗的岩阴也显得生动起来。颔联“岂知山色仍虚幌,不复泉声入暮琴”转折,表达物是人非之感,山色虽美,却已无人欣赏;泉水声不再入夜琴,暗含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之意。
颈联“池馆有灵招胜赏,楼台无恙忆前吟”转而想象,即使景物依旧,但若有灵性,或许能招来佳客,重现往昔的盛宴;楼台虽安然无恙,却让人想起过去的吟唱,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尾联“即今小立莎阶处,依旧疏钟出远林”收束全诗,诗人此刻站在莎草阶旁,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既呼应了开头的“洞竹”,又营造了一种静谧深远的意境,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永恒向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