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定山辱庄先生赠诗次韵奉荅

稚齿穷身岂有知,偶陪高论得移时。

感公不以愚顽弃,顾我何堪远大期。

草阁便须终岁住,仆人休讶出山迟。

归来乞得尧夫句,暮雨秋灯不断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至定山辱庄先生赠诗次韵奉答》。诗中表达了对庄先生赠诗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于自己才能与志向的谦逊自省。

首联“稚齿穷身岂有知,偶陪高论得移时”,诗人以“稚齿穷身”自谦,表示自己年轻且经历有限,却有幸能与庄先生这样的高人交流,时间虽短,却受益匪浅。这里流露出对庄先生学问和见识的高度敬仰。

颔联“感公不以愚顽弃,顾我何堪远大期”,诗人感激庄先生没有因自己愚钝而轻视,反而期待他能有更远大的成就。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认知,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和决心。

颈联“草阁便须终岁住,仆人休讶出山迟”,诗人想象自己将长期居住在简陋的草屋中,不必为自己的脚步迟缓而感到惊讶。这既是对庄先生赠诗的回应,也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哲学。

尾联“归来乞得尧夫句,暮雨秋灯不断思”,诗人希望在归家后能再次得到庄先生的诗句,以此作为灵感的源泉。在暮雨秋灯的氛围中,诗人思绪万千,表达了对庄先生诗歌的渴望以及对创作的持续热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庄先生的尊敬和感激,也有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展现了文徵明作为一个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不寐

孤坐忽不乐,挑灯当我前。

素书横几案,欲读已茫然。

当年念有负,誓志轶前贤。

富贵亦何物,未老已自怜。

嗟哉昔恶闻,零落今同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大雪不出偶成八韵自斋中所见外皆禁不犯

静坐朝慵出,不知风雪临。

凝晖上窗纸,积冷到衣衿。

小片投墙隙,馀威结研心。

聆音琤可喜,想像浩难禁。

童子传来看,家人报说深。

卷书空自照,杯酒不辞斟。

意赏何烦对,传闻不害吟。

未应闭户卧,不及放舟寻。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简子畏

落魄迂疏不事家,郎君性气属豪华。

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

坐令端人疑阮籍,未宜文士目刘叉。

只应郡郭声名在,门外时停长者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甲寅除夜杂书(其一)

千门万户易桃符,东舍西邻送历书。

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