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益上人兰若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独自一人去寻访益上人的庙宇,路上经过了一片洁净的沙滩。
一条小径延伸到积满白雪的松林深处,几座山峰在斜阳中隐隐生寒。
山僧高兴地迎接我到来,带着我在林中佛阁四处赏玩。
吟罢诗歌我拂衣告别,身后的钟声断断续续传来,最后消逝在云端。

注释

益上人:不详。
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兰若:寺院。
青莲宇:青色的莲花因花叶修广,青白分明,佛教中用以譬喻佛之眼睛。
青莲宇就是诗题中的益上人兰若。
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
供人看:一作“借人看”。
拂衣:提起或撩起衣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客访问高僧的景象,充满了超然物外、清净脱俗的情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向往。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两句,设定了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探索之旅。青莲宇可能指的是一处僧舍或仙境,而白沙滩则是通向那里的道路,这里已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继续渲染了这种清冷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似乎是在夕阳的映照下,一步步走进被松林和雪花覆盖的山谷之中,那些连绵不断的山峰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肃穆,带有一种时间静止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山僧喜客至,林阁借人看”则是转向了人物情感的交汇。山中的僧侣对游客的到来感到欣喜,而那座位于林中的高阁似乎也在等待着有人来临,以便向世间展示它的存在。这两句既表现了僧人的欢迎之情,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则是整个行程的一个收束。诗人在完成了一番吟咏之后,轻拂衣襟准备离去,而那远处寺庙里的钟声,在云层之上回荡,仿佛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了永恒的余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精妙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主题。

收录诗词(148)

严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论家、诗人。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严参等8人,号“九严”。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 字:丹丘
  • 号:“三严”;又与严肃
  • 籍贯: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

相关古诗词

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冯高黯未消。

京口寒烟鸦外灭,历阳秋色雁边遥。

晴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临川逢郑遐之云梦

天涯十载无穷恨,老泪镫前语罢垂。

明发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

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

世乱音书到何日,关河一望不胜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戴式之归天台歌

吾闻天台华顶连石桥,石桥巉绝横烟霄。

下有沧溟万折之波涛,上有赤城千丈之霞标。

峰悬磴断杳莫测,中有石屏古仙客。

吟窥混沌愁天公,醉饮扶桑泣龙伯。

适来何事游人閒,飘飖八极寻名山。

三花树下一相见,笑我萧飒风沙颜。

手持玉杯酌我酒,付我新诗五百首。

共结天边汗漫游,重论方外云霞友。

海内诗名今数谁,群贤翕沓争相推。

胸襟浩荡气萧爽,豁如洞庭笠泽月。

寒空万里云开时,人生聚散何超忽,愁折瑶华赠君别。

君骑白鹿归仙山,我亦扁舟向吴越。

明日凭高一望君,江花满眼愁氛氲。

天长地阔不可见,空有相思寄海云。

形式: 古风

沁园春.为董叔宏赋溪庄

问讯溪庄,景如之何,吾为平章。

自月湖不见,江山零落,骊塘去后,烟月凄凉。

有老先生,如梅峰者,健笔纵横为发扬。

还添得,石屏诗句,一段风光。主人雅兴徜徉。

每携客临流泛羽觞。

想归来松菊,小烦管领,同盟鸥鹭,未许相忘。

我道其间,如斯人物,只合盛之白玉堂。

还须把,扁舟借我,散发沧浪。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