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把清风领受。寻得岁寒心友。
霜月玉亭亭,恰似老夫诗瘦。诗瘦。诗瘦。
无柰碧云怀旧。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如梦令》是一首清新脱俗的小令,以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韵味。"谁把清风领受",诗人以拟人手法,将清风人格化,表达对自然的亲近与欣赏,仿佛清风懂得诗人的感受。"寻得岁寒心友",则借寒冬中的坚贞之友——梅花,象征诗人坚韧不屈的品格。
"霜月玉亭亭"描绘了一幅冷月照霜的画面,月光皎洁如玉,映衬出诗人孤独而高洁的情怀。"恰似老夫诗瘦",诗人自比为瘦削的诗篇,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诗歌风格的清瘦和内敛,以及岁月沉淀后的深沉。
最后两句"诗瘦。诗瘦。无柰碧云怀旧",通过反复强调"诗瘦",强化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同时"碧云怀旧"又寓言了诗人对远方故友的深深思念,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丰富。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清风、霜月、瘦诗和碧云等意象,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自我,又怀旧思乡的复杂心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不详
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桃李东风不耐。好在西山如黛。
杖策看山来,正尔青青相待。无柰。无柰。
却被暮云妨碍。
墙角黄葵都谢。开到玉簪花也。
老子恰知秋,风露一庭清夜。潇洒。潇洒。
高卧碧纱窗下。
火榻只宜春早。纸张不知天晓。
枕上问山童,门外雪深多少。休扫。休扫。
收拾老夫茶灶。
昨夜庭梧陨翠。诗思尤便爽气。
无事要生悲,可笑宋家多事。衰矣。衰矣。
但校邻翁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