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喧喧野县自笙歌,风卷高云天似波。
谁谓楼前明月好,月明多处客愁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游子对于明月的复杂情感。"喧喧野县自笙歌"中,“喧喳”二字生动地传达出集市或酒馆中的热闹气氛,而“野县”则给人以边远简陋之感,通过“自笙歌”,诗人传递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与寂寞。"风卷高云天似波"一句,则将自然景物与动荡的心情相联系,风吹动高空的云朵,就像海面上的波涛一样,体现出一种动荡和无常。
接下来的两句“谁谓楼前明月好,月明多处客愁多”则是诗人对于传统美学观点的一种反思。通常,人们都喜欢在高楼之前赏析明月,但诗人却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明月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象,它也常常成为游子愁绪的来源。在异乡,每当看到明月,就会想起远方的家,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里的“客愁多”深刻地表达了游子对故土的无尽眷恋和哀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家乡深切的思念。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灯火人家夜不收,三更明月过南楼。
风烟随处自能乐,何事客心还独愁。
面冷春霜拂瓦乾,晓风吹雨冻阑干。
柳梢黄弱梅苞破,更放东君几日寒。
东风吹雨夜侵阶,楼角长烟晓未开。
何事旧时愁意绪,一番春至一番来。
阊阖楼南粉署西,旧时种柳长应齐。
如今冷落穷山县,卧听春风百鸟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