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夜论诗作

癖入膏盲未易医,朝朝觅句渐成痴。

无人不贵千金帚,今世谁当一字师?

兴到柔肠偏宛转,情来枯管自淋漓。

那能尽扫安排障,直似河梁饯别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与客夜论诗作》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深夜探讨诗歌的情景,流露出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与深情。

首联“癖入膏盲未易医,朝朝觅句渐成痴。”开篇即点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痴迷已深,如同病入膏肓难以治愈,每日都在寻找诗句,逐渐陷入痴狂的状态。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对诗歌的热爱比作难以根治的疾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颔联“无人不贵千金帚,今世谁当一字师?”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诗歌价值的深刻理解。他指出,即便是最普通的毛笔(千金帚)在诗人眼中也极其珍贵,而能够成为一字之师的人更是难求。这反映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尊重和对优秀作品的渴望。

颈联“兴到柔肠偏宛转,情来枯管自淋漓。”转入对创作过程的情感描述。当灵感到来时,诗人心绪波动,情感细腻而曲折;挥毫之际,即使笔杆干枯,也依然情感充沛,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一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创作时的激情与投入。

尾联“那能尽扫安排障,直似河梁饯别时。”以一种超脱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创作过程中障碍的超越。仿佛在告别时的洒脱,诗人认为真正的创作不应被形式或障碍所束缚,而应如离别般自然流畅,展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自由精神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同时也传达了对艺术真谛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2481)

邓云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乙卯闰中秋同林愚庵钟柱明族兄玉宇集袁伯益江上园亭泛舟弄月醉后留宿时呼琵琶伎不至但雅歌清谈而已.五首(其一)

名园遥在水云乡,有客招携共采芳。

野鹤唳风催发棹,晚湖浮月引飞觞。

星河荡漾三天阔,岛屿沿洄五夜长。

红袖朱弦杳何许,可怜秋色似浔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乙卯闰中秋同林愚庵钟柱明族兄玉宇集袁伯益江上园亭泛舟弄月醉后留宿时呼琵琶伎不至但雅歌清谈而已.五首(其二)

商调重裁白苧词,中秋两度快传卮。

爱他月朗江清处,不怕风高露重时。

溟海好投任氏钓,蹄涔堪笑习家池。

望来空水连南斗,乘兴沧江任所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乙卯闰中秋同林愚庵钟柱明族兄玉宇集袁伯益江上园亭泛舟弄月醉后留宿时呼琵琶伎不至但雅歌清谈而已.五首(其三)

谁解朝衣作隐沦,遂初予亦早抽身。

生涯总付杯中物,烟景长供世外人。

白鸟不惊青雀舫,绿波偏照紫纶巾。

镜湖万顷嫌归晚,未许风流属季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乙卯闰中秋同林愚庵钟柱明族兄玉宇集袁伯益江上园亭泛舟弄月醉后留宿时呼琵琶伎不至但雅歌清谈而已.五首(其四)

高谈秋水更谈天,且向江湖学水仙。

岁月尽拚千日酒,风波不到五湖船。

银蟾半落鲛宫里,兰桨轻摇桂阙前。

偷得霓裳羽衣曲,始知清界胜张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