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岩逸人以天为衢兮地为席茵,青山为家兮流水为之朋。
饥食芝兮渴饮泉,又何必有肉如林兮有酒如渑。
世间清境端为吾辈设,吾徒岂为礼法绳。
少文援琴众山响,太白举杯明月清波澄。
人间行路是,处处多炎蒸。
如何水前山后,六月赤脚踏层冰。
这首《西岩歌》由金代诗人刘汲所作,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西岩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意境。
开篇“西岩逸人以天为衢兮地为席茵”,将隐士置于天地之间,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青山为家兮流水为之朋”进一步强调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山川成为居所,流水成为伴侣,生活简单而纯粹。
接着,“饥食芝兮渴饮泉”,隐士的生活来源直接取自自然,芝草和泉水,既健康又符合自然之道。“又何必有肉如林兮有酒如渑”,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漠,认为丰富的食物和酒并非生活的必需,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世间清境端为吾辈设”,指出这种清静的生活环境正是为像他这样的隐士准备的,强调了与世隔绝、追求内心宁静的价值观。“吾徒岂为礼法绳”,则表明了对传统礼法束缚的反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少文援琴众山响,太白举杯明月清波澄”,通过音乐和美酒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生活的艺术性和诗意,琴声回荡在群山之中,月光洒在清澈的水面,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人间行路是,处处多炎蒸。如何水前山后,六月赤脚踏层冰”,对比了外界的炎热与隐士生活的清凉,突出了对现实世界与理想生活的差异认识,以及对后者更深层次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西岩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金代文人对于自然、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不详
宋哲宗绍圣四年中进士,知开封府鄢陵县。历通判隆德府、河中府,辟开封府推官,谪监蓬州酒税。宋钦宗时,起为京西路转运副使,驻守邓州。高宗建炎元年,加直龙图阁学士、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抗击金军,力竭而亡,褒赠太中大夫,予谥忠介
古柳长楸倚翠微,水光岚气袭人衣。
清閒岁月无多事,事简何妨倒载归。
精蓝三日饱溪毛,俗累纷纷觉可逃。
探水寻源通月冷,披榛得路接云高。
山围故垒怀千古,河转孤岩激怒涛。
回首烟霞应笑我,人间官职倍徒劳。
还邀二三子,共到凿龙游。
冷壑泉初动,春岩气欲浮。
竹藏深崦寺,人渡晚行舟。
始觉山风急,归鞍不自留。
东迎壶口叠群山,吞吐岚光紫翠间。
削玉远排圭首锐,晕痕轻拂黛眉弯。
五龙飞去松杉老,万井喧嚣日月閒。
游客乍醒尘土眼,仙扃谁指扣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