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逸民十一首(其六)

悠悠空山云,泱泱长江流。

廊庙意不屑,山泽聊淹留。

故人在天位,高步追巢由。

岂曰子无衣,辛苦被羊裘。

东京多节义,之子乃其尤。

穷居虽独善,辅世岂不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画面,通过对比朝廷与山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隐逸之士的敬仰之情。首句“悠悠空山云”以空山中的云朵起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泱泱长江流”则以长江的浩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广阔。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为后文的隐逸主题奠定了基调。

“廊庙意不屑,山泽聊淹留”两句,通过对比朝廷(廊庙)与山林(山泽)的生活方式,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不屑”并非贬义,而是指对世俗官场的淡然态度,而“淹留”则是指在山林中悠然自得地停留,享受自然之美。

接下来,“故人在天位,高步追巢由”赞美了那些在高位上仍能保持高洁志趣的人,他们追求的是像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生活,即不为名利所累,保持心灵的自由和纯净。这里通过“故人”与“天位”的对比,强调了精神境界的重要性。

“岂曰子无衣,辛苦被羊裘”借用《诗经》中的典故,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高洁品质的意思。羊裘在这里象征着隐士的朴素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即便生活艰苦,也不失为一种高尚的选择。

最后,“东京多节义,之子乃其尤”赞扬了东京(可能指的是某个时期或地区)的许多人都具有节操和正义感,而“之子”则是对某位特别杰出的隐士的称颂。这句不仅肯定了隐士的价值,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穷居虽独善,辅世岂不优”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即便是在孤独的生活中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句话既是对隐士生活的肯定,也是对社会普遍价值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高洁品质以及社会正义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咏逸民十一首(其七)

汪汪千顷陂,不为人浊清。

道周言行表,荡然无得名。

谁言牛医儿,乃是人中英。

当时无间言,后世流德声。

思之不可见,使我鄙吝萌。

淳风久已漓,此意岂复明。

时无君子者,虽贤宁见称。

形式: 古风

咏逸民十一首(其八)

南州有高士,食力事耕稼。

优游聊卒岁,不矫亦不隘。

大木行欲颠,绋纚岂足赖。

何为诸老翁,栖栖不遑舍。

斯言非无见,明哲自高迈。

谁能悬一榻,待子来税驾。

形式: 古风

咏逸民十一首(其九)

鹿门何亭亭,下有辟世贤。

凤雏隐中林,卧龙蟠其渊。

一朝起高翔,斯人独深潜。

功名不可为,我志久已安。

一闻耆旧传,使我心悠然。

形式: 古风

咏逸民十一首(其十)

黄鹄羽翼长,一举思千里。

幼安本中原,乘桴走东海。

举世方尚同,远引存吾志。

流风渐异俗,敦礼化邻鄙。

子鱼平生友,胡乃不相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