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郡歌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

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

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顶上松柏林立,山下的泉水声让旅客心生哀伤。
千里万里的草原绿意盎然,黄河滔滔东流,永不停歇。
在黄龙戍边的游侠少年,遇到汉朝使者却如同陌生人般不认识。

注释

山头:山顶。
松柏林:松树和柏树丛生的地方。
泉声:泉水的声音。
伤客心:使旅客感到悲伤。
千里万里:形容辽阔无边。
春草色:春天的草地景色。
黄河:中国的著名河流,象征着壮丽与永恒。
流不息:水流不止,形容不断流淌。
黄龙戍:古代的边防城堡或军事要塞。
游侠儿:豪爽仗义、不受拘束的少年。
愁逢:忧愁地遇见。
汉使:代表汉朝的使者。
不相识:不认识或不熟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景色与深沉的情感交织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家园的思念之情。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 这两句诗开篇即以山头上的苍劲松柏和山下的清泉声音为画面,通过“伤客心”三个字传达了诗人作为旅途中的游子,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

"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 这两句诗展现了广阔无垠的大自然景象,其中“千里万里”表明了距离的遥远,而“春草色”则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黄河东流流不息”则展示了黄河奔腾不息的壮观,水流不息似喻诗人心中的思念如江河之水,永无止境。

"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最后两句诗则切换到了人物活动场景,“黄龙戍上游侠儿”中“游侠儿”可能指的是边塞上的将士或是旅途中的游子,而“愁逢汉使不相识”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汉使时的忧虑与孤独之感,虽然相遇却如陌生人,无法交流内心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远方家园和边塞生活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怀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献始兴公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任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蓝田山石门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形式: 古风

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

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

不知炊黍谷,谁解埽荆扉。

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酬黎居士淅川作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