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长老慧举见访约游其临平庵居自号云邱草堂因赠四韵

此客南湖不易逢,几年尘外愿相从。

风流前辈亲曾识,兴寄高情老未慵。

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

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在南湖遇到这样的客人实属不易,多年来我们都希望能一起度过。
他曾有幸结识那些风流倜傥的前辈,虽然年事已高,但对高雅的情趣依然保持着热情。
门前垂柳依依,适合停泊小船,我们一起在青灯下坐着,直到听到寺庙的钟声。
这里稻田莲塘环绕,临近平野,能和你一同追寻旧日师长的足迹,真是幸运无比。

注释

此客:这位客人。
南湖:南湖(可能指某个著名的湖泊或地点)。
不易逢:很难遇到。
尘外:世俗之外,远离尘嚣。
愿相从:希望相互陪伴。
风流前辈:有才华且风度翩翩的前辈。
兴寄:情趣和志向。
老未慵:年纪虽大但并不懒散。
行柳:行道旁的柳树。
舫:小船。
闻钟:听到寺庙的钟声。
稻畦:稻田。
莲渚:莲花池塘。
临平境:临近平坦的乡村景色。
何幸:多么幸运。
同师觅旧踪:一起寻找旧日师长的足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一位南湖客人的不期而遇和深厚情谊。"此客南湖不易逢"表达了难得的相遇,而"几年尘外愿相从"则流露出长时间以来渴望共同度过时光的情感。

诗人提及"风流前辈亲曾识",暗示这位客人的品格和才华令人敬佩,与古代那些文人雅士不相上下。接着的"兴寄高情老未慵"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尚情操和深厚友谊即使在年迈之际也不减的欣赏与向往。

"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这一句节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柳树下停泊着小船,伴随的是夜深人静时分才听见的寺庙钟声,这一切都彰显了诗人对这份平和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则写出了诗人与客人共同在平静美丽的乡村景色中寻找古人的足迹,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追寻和尊重。

整首诗语言醇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以及对友情和文化传承的珍视。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苍寒堂

短桥斜路入松林,何止能销利欲心。

眼悟一真清净色,耳通千古泰和音。

尺量梢影邀僧记,竹护根茎恐鹤侵。

莫讶塼炉多宿火,春晴犹似处云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连日雪未能多曾无逸见惠二首遵欧苏律禁体物语及用故事走笔次韵(其二)

待伴犹虚夜,羞明或遇朝。

但依歌袖舞,休向鬓丝飘。

有句清堪比,令人意自消。

暖寒林下具,相就可须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閒步游紫极观

青惜高杉觅望宽,仙庐幽占路纡盘。

边花制古装门榜,老桂枝拳倚醮坛。

颜色不同轻紫绶,精神常在慕黄冠。

蜂巢蚁垤非吾乐,终买云扃种术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閒课

居閒投课孰为优,似此工夫尽不愁。

量涧打船轻似盏,转墙开径曲如钩。

巳令山圃收黄犊,又盖湖亭记白鸥。

春水画桥桃四百,新年那羡武陵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