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

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

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

忆将亲爱别,行为主恩酬。

感激空如此,芳时屡已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长长的树林为何盘绕曲折,远方的水流为何绵延不尽
整日所见唯有此景,怎能让人心中不生忧愁
回忆起与亲朋挚友的离别,出行只为报答主上的恩情
内心充满感激却只能如此空怀,美好的时光已多次匆匆流逝

注释

长林:形容树林茂密且延伸得很长。
缭绕:盘旋环绕,形容树木丛生、枝叶交错的样子。
远水:指远处的河流或湖泊等水源。
悠悠:形容水流悠长、连绵不断的样子,也可表达深远、长久之意。
尽日:整天,全天,表示时间持续之久。
馀无见:仅剩下这些景象(指长林、远水)可看,暗示周围环境的单调乏味或视野受限。
为心:在心中,对心情而言。
那不愁:怎能不愁,表示内心难以避免产生忧愁情绪。
忆:回忆,回想。
亲爱:亲近和深爱的人,如亲人、朋友等。
别:离别,分离。
为主恩酬:为了报答主上的恩情而行动,主上在此可能指君主、上级或者泛指给予恩惠之人。
感激:深深地感谢,内心充满谢意。
空如此:只是这样空自怀有感激之情,却无法付诸具体行动或得到回报。
芳时:美好的时光,常用来指青春年华或适宜做事的好时机。
屡已遒:已经多次接近尾声,即将过去。‘屡’表示多次,‘遒’原指箭射到尽头,引申为时间、事物临近终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的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开篇“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两句,通过对深邃森林和流淌不息的河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内心安宁,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和感慨。

“忆将亲爱别,行为主恩酬”两句,诗人开始沉思往事,对逝去的情谊和无法报答的恩情感到怀念。这里的“亲爱”可能指的是对家国的深厚情感,也可能是对朋友或知己的不舍。“行为主恩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以行动来回报这份恩情的思考。

最后两句“感激空如此,芳时屡已遒”,诗人的情感到达了一个高潮点。他深切地感到时间在流逝,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这种感觉令他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往事的回忆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江上使风呈裴宣州耀卿

江路与天连,风帆何淼然。

遥林浪出没,孤舫鸟联翩。

常爱千钧重,深思万事捐。

报恩非徇禄,还逐贾人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自彭蠡湖初入江

江岫殊空阔,云烟处处浮。

上来群噪鸟,中去独行舟。

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

更将心问影,于役复何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自湘水南行

落日摧行舫,逶迤洲渚间。

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

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

中流澹容与,唯爱鸟飞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

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

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