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老

肉死皮乾垂鬓丝,寻暄扶杖向东篱。

文王没后无人问,直至而今大半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乡村老人的形象,通过其外貌和行动,展现了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

“肉死皮乾垂鬓丝”,形象地刻画了老人的衰老之态。这里的“肉死”并非真的指肉体死亡,而是形容皮肤因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而变得干枯,失去了原有的光泽。“皮乾”则进一步强调了皮肤的干燥状态,“垂鬓丝”则是说老人的鬓发稀疏且垂落,这三者共同描绘出一位面容苍老、饱经风霜的老人形象。

“寻暄扶杖向东篱”,描述了老人在寻找温暖之处时的动作。他手持拐杖,缓缓前行,走向东边的篱笆。这一动作既体现了老人对温暖的渴望,也暗示了他行动不便的事实,以及在艰难环境中寻求生存之道的努力。

“文王没后无人问,直至而今大半饥。”这两句诗则揭示了老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冷酷与不公。这里借用了周文王的故事,意指在权力更迭之后,老人这样的底层民众往往被遗忘,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与帮助。直到现在,他们仍面临着食物短缺的问题,生活困苦。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以及弱势群体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乡村老人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悲惨命运,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议题,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境遇的关注与同情。

收录诗词(9)

马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淮谣为徐先生咏

长淮之水青如苔,行人但觉心眼开。

湘江岂无水,鱼腹忠魂埋,但见愁云结雨猿声哀。

浙江岂无水,鸱革漂胥骸,但见潮头怒气如山来。

孤臣词客到江上,何以宽心怀。

长淮之水绕楚流,先生家住淮上头。

黄金万斛浴明月,碧玉一片含清秋。

酒花入面歌一曲,淮上百物无闲愁。

形式: 古风

题梅仙观

汉纲解宏纽,国命移权臣。

太阿有神锋,颠倒柄在人。

公卿虽满前,有语各自吞。

张禹为帝师,此是祸乱根。

天子辟左右,决机在一言。

不为社稷计,祇乞儿女恩。

上方斩马剑,当时负朱云。

谷永对直言,天庭策灾氛。

阴谋助元恶,归咎昭阳嫔。

豺狼自此纵,白昼当路蹲。

先生当是时,上书叩帝阍。

耿耿祸福语,皎皎星与辰。

天门锁九重,一门万夫屯。

小臣江湖心,何由达至尊。

贼莽果盗国,忠烈遭烹焚。

先生变名姓,为卒吴市门。

浮云去无踪,世人以为仙。

蓬山在何处,此事且勿论。

但爱清风高,凛凛久益新。

我来拜遗像,旧宅荒基存。

元丰发新诏,玉牒对寿春。

老松益劲色,岁饱霜雪痕。

直上绝顶坛,天风吹衣巾。

细读壁间书,颇喜罗隐文。

恨叹有鲠语,使我气益振。

回视饱食徒,茫茫如埃尘。

形式: 古风

邀月亭

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箸黄金鸡。

沧溟东角邀姮娥,水轮碾上青琉璃。

天风洒扫浮云没,千岩万壑琼瑶窟。

桂花飞影入盏来,倾下胸中照清骨。

玉兔捣药与谁餐,且与豪客留朱颜。

朱颜如可留,恩重如丘山。

为君杀却虾蟆精,腰间老剑光芒寒。

举酒劝明月,听我歌声发。

照见古人多少愁,更与今人照离别。

我曹自是高阳徒,肯学群儿叹圆缺。

形式: 古风

燕思亭

李白骑鲸飞上天,江南风月闲多年。

纵有高亭与美酒,何人一斗诗百篇。

主人定是金龟老,未到亭中名已好。

紫蟹肥时晚稻香,黄鸡啄处秋风早。

我忆金銮殿上人,醉著宫锦乌角巾。

巨灵摩山洪河竭,长鲸吸海万壑贫。

如倾元气入胸腹,须臾百媚生阳春。

读书不必破万卷,笔下自有鬼与神。

我曹本是狂吟客,寄语溪山莫相忆。

他年须使襄阳儿,再唱铜鞮满街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