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安陆竺干盛会

有时途路上,见□□□□。

野□有霜宿,孤峰无水斋。

白云随步步,黄叶落挨挨。

若遇杉松里,风寒□碧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行旅中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

首句“有时途路上”,开篇即点明了行旅的主题,暗示了诗人的行踪不定,随缘而行。接下来,“见□□□□”处留白,似乎在鼓励读者去想象,诗人所见的具体景物,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通过留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野□有霜宿,孤峰无水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深秋的景色。野地间霜气弥漫,宿鸟栖息其间,孤峰之上,似乎没有可供休息的斋舍,营造出一种清冷、孤独的氛围。霜、宿、孤峰、无水斋,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画面。

“白云随步步,黄叶落挨挨。”这两句则转向对动态景象的描绘。白云随着脚步缓缓飘动,黄叶在风中轻轻落下,一片片、一簇簇,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白云和黄叶以生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若遇杉松里,风寒□碧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如果能遇到一片杉松林,那里的风声会更加寒冷,但同时也映衬着碧绿的崖壁,构成了一幅既寒冷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这里的“□”字留白,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清冷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行旅中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以及对未来美好景色的憧憬。通过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

收录诗词(1)

归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翠崖寺壁

迎笑堂前九节筇,閒来无事得从容。

时闻雷护千年橘,夜听风传万壑松。

茅屋人家芳草合,竹房僧住翠微浓。

一蓑烟雨归来晚,遥听云间起暮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送池阳徐守

四时风雨随旌旗,八面溪山捧郡楼。

形式: 押[尤]韵

落星寺诗

是岳皆游遍,南来吴楚间。

偶登湖里寺,疑到海中山。

独树茜萝湿,遥汀白鸟閒。

终须谢浮世,高卧听潺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山北东林诗

二林乘兴往,几日见归程。

有翼便飞去,何劳更此生。

川长云迤逦,溪静月分明。

果熟僧相待,庭閒鹤自行。

支颐柽栉稳,远梦石床平。

是院水皆到,无窗书不盈。

登楼双眼饱,倚桧片心清。

夜永莲花漏,殿高神运名。

参空寒峤色,压雨古松声。

早晚携瓶入,孤吟猿鸟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