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在江城的告别被烟波阻隔,更何况又逢新秋时节孤雁飞过。
听说全军正征讨北方的敌人,还听说众多将领会集在南河一带。
边境荒凉,家乡亲人音讯断绝,只见草原上青青的战马成群。
大家都称赞陈琳擅长撰写奏章,我们知道你的仕途还未有蹉跎遗憾。

注释

江城:指送别的城市。
阻:阻挡。
烟波:水汽弥漫,形容江面迷蒙。
新秋:初秋。
雁:大雁。
全师:全体军队。
征:出征。
北虏:北方的敌人。
会:聚集。
南河:南方的河流。
边心:边疆的心思,指思乡之情。
杳杳:遥远、迷茫。
乡人绝:家乡亲人断绝消息。
塞草:边塞的草地。
战马多:战马众多。
陈琳:东汉文学家,以擅长奏记著称。
工:擅长。
奏记:向皇帝呈报的文书。
名宦:名声和官职。
蹉跎:光阴虚度,仕途不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时别离的景象,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远去战场的忧虑和对英雄将士的赞美。首句“江城相送阻烟波”设置了一个氛围,烟波迷离的江城成为送别的背景,其中“阻烟波”暗示了一种隔绝和不易见面的情景。

接着,“况复新秋一雁过”则引出了季节之转换和孤独的象征,一只大雁在新秋的天空中飞过,增添了离别的情愫。随后的“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透露出战事的紧迫和将士们即将会合的信息,“全师”指的是孔巢父将要投身的军队,而“诸将会南河”则是对未来的期待。

诗人通过“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两句,抒发了边疆之寂寥和战争的残酷。这里,“边心杳杳”表达了边疆将士们对家乡的深情,而“塞草青青战马多”则是对战争现实的写照,塞草青青,战马众多,反映出战争的频繁和激烈。

最后两句“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表达了诗人对孔巢父才能的认可和对其未来前途的美好祝愿。其中,“共许陈琳”是指与历史上著名文学家陈琳相提并论,而“工奏记”则赞扬孔巢父的才华。末句“知君名宦未蹉跎”预示了对孔巢父仕途之光明前景的期待,“名宦”指的是显赫的官职生涯,而“未蹉跎”则意味着还未到达顶峰,暗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有对离别之苦的描绘,也有对英雄将士之赞美,更有对未来之祝福。语言沉郁而富有节奏感,情感真挚而深刻。

收录诗词(228)

皇甫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字:茂政
  •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 生卒年:公元717年

相关古诗词

送令狐明府

行当腊候晚,共惜岁阴残。

闻道巴山远,如何蜀路难。

荒林藏积雪,乱石起惊湍。

君有亲人术,应令劳者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卢郎中使君赴京

三年期上国,万里自东溟。

曲盖遵长道,油幢憩短亭。

楚云山隐隐,淮雨草青青。

康乐多新兴,题诗纪所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田济之扬州赴选

家贫不自给,求禄为荒年。

调补无高位,卑栖屈此贤。

江山欲霜雪,吴楚接风烟。

相去诚非远,离心亦渺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刘兵曹还陇山居

离堂徒宴语,行子但悲辛。

虽是还家路,终为陇上人。

先秋雪已满,近夏草初新。

唯有闻羌笛,梅花曲里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