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次东天目山紫阳观梁武初置昭明太子勒碑纪当时恩奖之盛

萧公老寺主,亦复知寻真。

大同筑精舍,招延羽衣宾。

园囿廓数里,严更纷徼巡。

东宫奋鸿笔,纪事传坚珉。

山基半吴境,高与帝所邻。

伟哉古石室,空洞容千人。

当年许远游,自此升玉宸。

至今雪山草,灵苗杂荆榛。

幽池湛寒水,亦说栖龙鳞。

灵物有变化,谁能穷其神。

窥临拟仙去,未信隔两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天目山紫阳观的历史与自然景观,以及其与古代帝王的关联。诗人葛胜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座古观的庄严与神秘。

首先,诗中提到“萧公老寺主”,暗示了紫阳观的历史悠久,曾有高僧主持。接着,“亦复知寻真”一句,表达了对追求真理的渴望和敬仰。通过“大同筑精舍,招延羽衣宾”,诗人描绘了紫阳观在大同时期建造的精舍,吸引了众多道家信徒前来参访。

“园囿廓数里,严更纷徼巡”描绘了紫阳观广阔的园林与严密的守卫,显示出其规模宏大与管理严格。接下来,“东宫奋鸿笔,纪事传坚珉”则提到昭明太子(即梁武帝萧衍之子)用大笔记录下紫阳观的历史事件,并将其刻于坚石之上,以传后世。

“山基半吴境,高与帝所邻”强调了紫阳观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它位于吴地的一半,与帝王之都相邻。接着,“伟哉古石室,空洞容千人”描述了紫阳观内宏伟的石室,能容纳千人,展现出其壮观的建筑特色。

“当年许远游,自此升玉宸”提到了古代文人许远游的故事,他曾在紫阳观留下足迹,最终成为帝王的座上宾。最后,“至今雪山草,灵苗杂荆榛”、“幽池湛寒水,亦说栖龙鳞”、“灵物有变化,谁能穷其神”、“窥临拟仙去,未信隔两尘”等句,表达了对紫阳观及其周围环境的赞美,以及对其中蕴含的神秘力量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紫阳观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古代文化的崇敬。

收录诗词(723)

葛胜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字:鲁卿
  •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 生卒年:1072~1144

相关古诗词

乙未次普信院与首座惟表谈道

蓐食起紫阳,憩寺始亭午。

清幽释子居,山影落窗户。

楼台互相临,云石粲可睹。

阴崖溜清泉,甘美过牛乳。

山僧立胜事,争以筠筒股。

表公久游方,妙谛明佛祖。

虽未众拆床,已见屦满户。

相携环翠堂,身觉度飞羽。

登临固已往,况乃真吾土。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余谪沙阳地僻家远遇寒食如不知盖闽人亦不甚重其节也感而赋诗五首以杜子美无家对寒食五字为韵(其一)

往岁遇寒食,亲宾相与娱。

飘零客异土,对之浑若无。

岂不念佳节,寸心愁欲枯。

花间有好鸟,劝我提胡卢。

一醉聊自适,醉梦归东吴。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余谪沙阳地僻家远遇寒食如不知盖闽人亦不甚重其节也感而赋诗五首以杜子美无家对寒食五字为韵(其二)

异县遇寒食,怅然怀我家。

千里遥相望,各在天一涯。

佳节无与同,冉冉悲年华。

鸣禽花底聒,舞燕风中斜。

物情各自在,羁束诚可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余谪沙阳地僻家远遇寒食如不知盖闽人亦不甚重其节也感而赋诗五首以杜子美无家对寒食五字为韵(其三)

天涯遇寒食,嘉节无与对。

独酌一杯酒,慷慨使心痗。

来者复可追,既往那复悔。

翛然畎亩心,敢忘犬马爱。

之推自欲隐,去去何所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