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耕为陈参政作

孔明南阳庐,伊尹有莘野。

遭时展经纶,岂是长隐者。

陈君蒲田居,耒耜常自把。

致力良已勤,所入未为寡。

矧今副方伯,承宣及秦夏。

厚禄代躬耕,峨冠称儒雅。

生逢尧舜君,耻在稷契下。

他日请归田,此志方可写。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名臣如诸葛亮和伊尹与现实中的陈参政,表达了对陈参政从隐居耕田到步入仕途,最终成为一方之主的肯定与赞美。诗中以“孔明南阳庐,伊尹有莘野”开篇,将陈参政与古代贤臣并列,暗示其潜在的治国才能。接着,“遭时展经纶,岂是长隐者”,表明即使在隐居之时,陈参政也并非真正的隐士,他的才华等待着时机展现。

“陈君蒲田居,耒耜常自把。致力良已勤,所入未为寡。”这一段描述了陈参政在蒲田的辛勤耕作生活,强调了他的努力与成果,虽然物质上可能并不丰富,但精神上的收获是不可估量的。

“矧今副方伯,承宣及秦夏。厚禄代躬耕,峨冠称儒雅。”这里点明了陈参政如今的身份地位,不仅拥有丰厚的俸禄,还以儒雅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其道德品质的赞扬。

“生逢尧舜君,耻在稷契下。”这句话表达了陈参政在遇到明君时的自豪感,他不满足于仅仅与古代的贤臣相比,而是希望在当代也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国家做出贡献。

最后,“他日请归田,此志方可写。”预示着陈参政未来可能会选择回归田园生活,但这并不是放弃,而是在功成名就之后的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参政不同生活阶段的描绘,展现了其从隐居到入仕,再到可能的归隐的人生轨迹,同时也表达了对陈参政个人品质和治国能力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地居

偶地即吾庐,绝胜树下宿。

不在千万间,安居心自足。

古人三十年,辛勤乃有屋。

我无一日劳,何必较迟速。

燕坐白日间,青山常在目。

明月到床前,更深代明烛。

几有寒山诗,兴来时一读。

十日不出门,满阶春草绿。

形式: 古风

北萱堂

萱草可忘忧,树之北堂后。

此堂何为设,白头有慈母。

暑月萱始花,凉风吹户牖。

母颜和且悦,上堂奉尊酒。

岁岁见萱花,年年献亲寿。

儿孙满眼前,甘旨亦具有。

昔当艰虞时,东西屡搔首。

幸今际承平,日不离左右。

我间南陔篇,古人相戒守。

愿入北堂诗,弦歌同永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云巢雪洞

云巢万物表,雪洞鸿濛先。

结搆自无始,安居可长年。

雪色共清素,云气同周旋。

六窗既虚寂,神宇何廓然。

白鹤绕巢外,长鸣月当天。

仙人从空来,散花满璚筵。

有时乘飙轮,浩荡游八埏。

俯视沧溟水,倏忽成桑田。

下士梦未觉,如醉方酣眠。

茫茫百年内,宁知此中玄。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萝壁山房为趣上人作

石壁挂青萝,禅房在其下。

松枝裁作扉,茅覆不用瓦。

若人百念忘,襟怀自潇洒。

行看坞云生,坐听岩泉泻。

怡然朝复曛,在已无取舍。

于中亦不存,何有空与假。

一从入山来,见山不见野。

寒拾千载人,谁是同流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