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吉父登第二首(其二)

生平心事渺无涯,老去情悰岂复嘉。

便合扁舟归故隐,却寻小圃种幽花。

痴儿侥倖居前列,朴学流传本故家。

第一不宜贪显宦,更烦师友护兰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一生的心事广阔无边,随着年老情感不再美好。
应该驾着小船回归隐居之地,寻找小花园种植幽香的花朵。
我这个痴儿侥幸位列前排,朴实的学术源于古老的家族传承。
首先不应贪恋显赫官职,更需师友呵护如兰花般娇嫩的成长。

注释

生平:一生。
心事:心中的忧虑或想法。
渺无涯:广大无边,形容心情复杂深远。
老去:年老。
情悰:心情,情绪。
岂复嘉:哪里还能美好。
扁舟:小船。
归故隐:回归隐居的生活。
小圃:小花园。
幽花:清雅的花朵。
痴儿:自谦之词,指自己。
前列:前面的位置,这里可能指学术地位。
朴学:朴实的学问,不追求华丽的学问。
故家:古老的家族。
不宜:不应该。
贪显宦:过分追求显赫的官职。
更烦:更需要。
师友:老师和朋友。
护兰芽:呵护初生的才智,比喻培养后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燮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晚景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生平心事渺无涯"揭示了诗人一生的思绪纷繁复杂,难以言尽。"老去情悰岂复嘉"则感叹随着年岁的增长,心境不再如年轻时那般愉悦。

"便合扁舟归故隐"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过上隐居生活的心愿,扁舟归隐象征着摆脱尘世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却寻小圃种幽花"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种植花草,享受田园之乐。

"痴儿侥倖居前列"可能是指自己在学问上的成就,但诗人自谦为"痴儿",带有自嘲之意,表示这些成就并非理所当然。"朴学流传本故家"则强调自己家族传承的朴实学风,对学术有着深厚的根基。

最后两句"第一不宜贪显宦,更烦师友护兰芽"点明了诗人的价值观,认为不应过于追求显赫的官职,而应珍惜师友情谊,如同呵护兰花幼苗一般,保持谦逊和对知识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和学术的精神风貌,以及对晚年生活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77)

袁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孙吉父登第二首(其一)

几载英名表一乡,今年仙籍始浮香。

恩隆云汉颁宸翰,燕赐韶钧出教坊。

父子同登尤炜煜,诗骚为贶转铿锵。

愿言努力酬天造,勉使吾君冠百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治中雪后

名利那须较有无,登临乐处即吾庐。

兴浓不觉朔风劲,景好贪看晴雪馀。

竟日送青娱座客,先春解冻跃潜鱼。

与君不但分风月,水色山光总一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楼尚书赴诏

听履辞荣反旧庐,高堂燕坐每申如。

肯随流俗趋邪径,要使吾身宅广居。

告老未能三阅月,趣归已奉十行书。

愿公努力扶皇极,展尽胸中万卷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渡江

浮天传自昔,万古一澄清。

月耿光犹烂,风号势欲倾。

滔滔原不竭,漠漠却无声。

便欲乘槎去,临风试濯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