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洲寺避暑

芳杜满溪塘,花宫水一方。

湿香消茗碗,危石护绳床。

鸟慧閒生媚,云慈夏亦凉。

坐依苔径曲,林霭暮苍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夏日避暑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东洲寺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与静谧。

首句“芳杜满溪塘”,开篇即以“芳杜”点明了地点与季节,杜是一种草本植物,其花香浓郁,满布于溪塘之间,既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也预示着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花宫水一方”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花宫”与“水”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流动而和谐的空间感,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宫殿之中。

“湿香消茗碗,危石护绳床”两句,通过“湿香”与“茗碗”的结合,以及“危石”与“绳床”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夏日特有的湿润与凉爽,还暗示了禅修或静思的氛围。湿香在茗碗中散发,既是对茶香的赞美,也是对清心寡欲生活的向往;危石守护着绳床,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稳定与力量,也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坚定与平和。

“鸟慧闲生媚,云慈夏亦凉”两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鸟儿以智慧与悠闲,让它们成为夏日美景的一部分,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同时,通过“云慈”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云彩温柔呵护的想象,以及它带来的清凉感受,进一步强化了避暑的主题。

最后,“坐依苔径曲,林霭暮苍苍”描绘了诗人静坐于蜿蜒的苔藓小径上,傍晚时分,林间的雾气弥漫,一片苍茫之景。这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画卷,也隐含了对自然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洲寺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避暑生活体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越日常琐碎、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63)

区怀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湖春晚闻杜鹃

自有刀头约,何须唤晓昏。

数声犹带血,百里亦销魂。

客况惊春老,生涯问舌存。

独怜花事少,摇落到孤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入京遇湛阳生黎无求各以诗酒相慰

忆别自何年,俄逢更黯然。

致穷微有具,谐俗恐无缘。

性癖甘怀土,愁多欲问天。

可堪同病侣,劳苦重相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晚入清泠庵

偶惬听泉赏,香源路更通。

数峰秋色里,千树夕阳中。

坐展绳床露,閒分贝叶风。

孰知瓢饮客,心已付冥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雨中舟次望苍梧

苍梧千古意,山色半空迷。

帝子悲何极,劳人思转凄。

远林高巀嵲,疏雨淡虹霓。

倚楫休回首,漓江更向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