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炉歌寄伯仲

野人劝我凿地炉,才能容膝便有馀。

土床屈曲方六尺,墐涂何必髹丹朱。

广文无毡与客设,蒲团但学僧跏趺。

破铛折脚自然煮,中有至乐人所无。

我游东南古佛刹,潭潭大屋干浮屠。

环床接席如坐井,白灰盖火深模糊。

贵人尽卧红氍毹,春风习习生四隅。

牵衣留客长夜饮,一石屡醉狂淳于。

我家环堵真癯儒,鴳鹏无羡安枋榆。

劳生养此梦幻躯,谁能华睆慕大夫。

时从村叟交蹠语,炔焰爬搔味醍醐。

床头一榼自取饮,醉后耳熟时歌呼。

坐想颍川十日雨,尺薪如桂求里闾。

此时无人知我乐,惜哉不与二仲俱。

我兄何时结茅庐,小窗请试新规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地炉歌寄伯仲》由宋代诗人苏过创作,生动描绘了地炉的简朴与温暖,以及其带来的生活乐趣。诗中通过对比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作者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野人劝我凿地炉”,开篇即点明主题,引出地炉这一生活场景。接着,“才能容膝便有馀”一句,以极简的语言描绘了地炉的大小,虽小却足以容纳身体,体现了地炉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土床屈曲方六尺,墐涂何必髹丹朱”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地炉的构造,强调其材质的朴实无华,无需过多装饰,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广文无毡与客设,蒲团但学僧跏趺”两句,通过对比文人与僧侣的生活方式,突出了地炉作为聚会场所的温馨与和谐,以及它能带给人们的精神慰藉。

“破铛折脚自然煮,中有至乐人所无”两句,以地炉煮食的日常场景,表达了其中蕴含的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其他事物难以比拟的。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不同阶层的生活,展现了地炉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与魅力。“我家环堵真癯儒,鴳鹏无羡安枋榆”两句,表达了自己虽身处简陋之居,却心满意足,不羡慕他人富贵。

“劳生养此梦幻躯,谁能华睆慕大夫”两句,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认为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更为重要。

“时从村叟交蹠语,炔焰爬搔味醍醐”两句,描绘了与村民交谈、享受地炉带来的温暖与快乐的场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分享。

“床头一榼自取饮,醉后耳熟时歌呼”两句,展现了诗人独自饮酒、放声歌唱的情景,体现了自由自在、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最后,“坐想颍川十日雨,尺薪如桂求里闾”两句,通过想象大雨中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邻里间互助精神的赞美。

“此时无人知我乐,惜哉不与二仲俱”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共享这份快乐,与友人一同体验生活的美好。

“我兄何时结茅庐,小窗请试新规模”两句,以期待之情,表达了希望与兄长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地炉这一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298)

苏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折嗣益袭庆阁

帝有虎臣司北门,虚弦坐落天骄魂。

百年不敢南牧马,草木尚有威名存。

平生忠义身许国,不以金玉遗子孙。

承平弓剑空在韣,惟有简编遗后昆。

不知所活几千人,一门何止十朱轮。

满床簪笏不足道,万石家风今复闻。

明窗小阁卧晏温,不读孙吴看典坟。

坐销杀气边风春,记取大冯小冯君。

形式: 古风

蜀人宋衍蚤孤母去力学取科第遂获见母盖自蜀至许六千馀里声迹不至逾二十年感叹兹事以送其归

绿槐染衣芦作鞭,朝骑骏马下九天。

人为君荣君未喜,我家剑南亲万里。

四岁儿啼母不知,肺肝欲裂悲语谁。

不如读书期有立,可以藉手荣吾慈。

白云怅望天一方,颍水之北嵩之阳。

君王一日亲试策,阿兰不愿尚书郎。

里门下马人争看,对泣相持行路叹。

版舆归侍锦江头,戏彩重偿龀与丱。

形式: 古风

范季远作止斋求诗以此寄之

急流勇退真难事,要取荣枯君自味。

世间轩冕如嚼蜡,自觉山川天下贵。

君如八骏方服辀,帝闲正欲求千里。

刷燕秣越非所愿,放浪烟霞蹑云水。

萧然筑室在人境,身与此心俱欲止。

倦飞偶学陶彭泽,示疾还同老居士。

政忧功名来未免,吾驾不回谁与柅。

古来索价累高人,少室终南应所鄙。

形式: 古风

大雪日赵承之梁与可访贾子庄饮爽亭孙志康不得预故有诗怨之亦次韵和一首

三士高谈常绝席,不数汉庭人九尺。

雪中忽到剡溪行,狂饮学髡俱一石。

不教彭宣到后堂,只供爽气干陵冈。

忍寒排闼计大误,夫子莫悔不得将。

夜归过我天正黑,灯影照坐如僧房。

峨冠切云服亦奇,胜游何不早遣知。

风花瞥眼同一霎,欲追此欢将奈若。

人间何往不自适,陵生且复为陵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