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杜判官江楼

适楚岂吾愿,思归秋向深。

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

叶落觉乡梦,鸟啼惊越吟。

寥寥更何有,断续空城砧。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到楚国并非我所愿,秋天渐深思念家乡。
老朋友在江边楼台上,明月长照,牵动着千里之外的思绪。
落叶让我感到故乡之梦,鸟鸣惊醒我对越地诗歌的共鸣。
寂寥中还能有什么?只有断断续续的城中捣衣声。

注释

适:适合,到达。
楚:古代中国南方的楚国。
岂:难道。
吾愿:我的愿望。
思归:思念回归。
秋向深:秋天逐渐深入。
故人:老朋友。
江楼月:江边的楼台上的明月。
永夜:漫漫长夜。
千里心:千里之外的心意。
叶落:树叶飘落。
觉:感到。
乡梦:故乡的梦境。
鸟啼:鸟儿鸣叫。
越吟:越地的诗歌。
寥寥:寂静,稀疏。
更何有:还有什么。
断续:断断续续。
空城砧:空荡城市的捣衣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宿杜判官江楼》,是一首表达乡愁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的五言绝句。

“适楚岂吾愿,思归秋向深。” 这两句表明诗人适逢楚地(即今湖北、湖南一带),心中充满了返回家乡的愿望。随着秋天的深入,这种情感变得更加迫切。

“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 诗人在江边的楼阁之上,看着明亮的月光,不禁想起远方的老朋友。这份思念穿越了漫长的夜晚和遥远的距离,充满了诗人的内心。

“叶落觉乡梦,鸟啼惊越吟。” 当树叶开始飘落时,诗人似乎从一场关于家乡的梦中醒来。清晨鸟鸣声响起,也让他想起了越地(今浙江、上海一带)的歌谣,这些都是思念故土的表达。

“寥寥更何有,断续空城砧。” 最后两句诗人感叹道,除了这些零散的记忆和情感之外,还有什么可以留住呢?“空城砧”可能是指古城堡中的鼓声,寂寞而凄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朋友的思念。郎士元巧妙地运用了秋夜、江楼月色、叶落鸟鸣等意象,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隔绝千里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74)

郎士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 生卒年: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相关古诗词

湘夫人二首(其一)

蛾眉对湘水,遥哭苍梧山。

万乘既已殁,孤舟谁忍还。

至今楚竹上,犹有泪痕斑。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湘夫人二首(其二)

南有涔阳路,渺渺多新愁。

桂酒神降时,回风江上秋。

彩云忽无处,碧水空安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塞下曲

宝刀塞下儿,身经百战曾百胜。

壮心竟未嫖姚知,白草山头日初没。

黄沙戍下悲歌发,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

形式: 古风

酬二十八秀才见寄

昨夜山月好,故人果相思。

清光到枕上,袅袅凉风时。

永意能在我,惜无携手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