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宝刀塞下儿,身经百战曾百胜。

壮心竟未嫖姚知,白草山头日初没。

黄沙戍下悲歌发,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

形式: 古风

翻译

他手持宝刀,是一位在塞下地区经历过无数战斗且百战百胜的勇士。
然而他的壮志并未如汉代名将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样被人熟知,只能在白草山头看着太阳初落。
在黄沙戍所,他的悲歌在夜晚响起,边风萧瑟,寂静无声,独自倚着营门仰望秋月。

注释

宝刀:象征英勇与战功的武器。
塞下儿:指边境地区的战士。
嫖姚:指霍去病,汉代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
白草山头:地名,可能暗示荒凉的战场。
黄沙戍:边防驻地。
秋月:象征思乡之情和孤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宝刀已置于腰间,他曾在百战中获得过百次胜利。然而,即便是这样一颗壮心,也终究无法使他免受时光的侵蚀和岁月的磨损。而当白日渐渐西沉,落在那片荒凉的山头之上,他的心中也涌起了一阵悲凉。

黄沙之下,他唱出了悲凉的歌声,在萧瑟静谧的夜晚,那边关的风吹过,将军独自倚靠在营门前,仰望着那轮秋月。这里蕴含的是将军对往昔战事的回忆,对当前孤独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命运的沉思。

诗中通过“宝刀”、“百战”等字眼,展现了将军的英勇与荣耀;而“白草山头日初没”则描绘出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时间的流逝。至于“黄沙戍下悲歌发”,则是将军内心情感的写照,表达了他对战争、对生命、对命运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表现了英雄暮年的孤独与哀伤,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越个人经历的历史沧桑感。

收录诗词(74)

郎士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 生卒年: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相关古诗词

酬二十八秀才见寄

昨夜山月好,故人果相思。

清光到枕上,袅袅凉风时。

永意能在我,惜无携手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刘相公三湘图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

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

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

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

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寄李袁州桑落酒

色比琼浆犹嫩,香同甘露仍春。

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句(其一)

江山几路分。

形式: